晚上難入睡?專家:好眠關鍵在早上10點

許多人被失眠困擾,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卻只關注夜晚壓力與睡前習慣。然而,真正左右睡眠品質的,可能是白天——尤其是早上10點的生活方式。
世界睡眠協會指出,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曾面臨失眠問題。研究顯示,白天的行為模式,會深刻影響生理節律與神經系統,進而決定你能否一覺到天亮。
從科學角度來看,我們體內有個看不見的生理時鐘,由大腦視交叉上核(SCN)控制。早上8~10點之間的自然光可幫助「生物時鐘」校準節律。
哈佛大學睡眠醫學教授查爾斯·切斯勒(Charles A. Czeisler)博士表示,上午曝露在日光下,有助於調整褪黑激素的分泌節奏,使夜間更易入睡。
從中醫觀點來看,人體氣血運行依循「子午流注」。上午9~11點脾經當令,脾胃功能最旺盛,負責將飲食轉化為氣血。
中醫博士安娜·戈爾德(Anna Gold)指出,若早上未善待脾胃,會造成氣血不足,心神無所依,夜間自然難以入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亦云:「胃不和,則臥不安」,可見脾胃健康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
三個壞習慣 導致生物鐘混亂
▲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螢幕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使大腦誤判為白天,影響夜間入眠。一項發表於2021年《生物節律雜誌》研究發現,早上使用螢幕超過兩小時,入睡時間會延後30分鐘。
▲高糖飲食或過量咖啡因:甜食與咖啡會刺激神經系統,使血糖波動加劇,增加交感神經活性。發表於2022年《臨床睡眠醫學雜誌》研究顯示,早上攝取高糖或高咖啡因者,夜間睡眠障礙風險提升25%。
▲缺乏活動或情緒緊繃:久坐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代謝減緩,影響睡眠深度。中醫認為,久坐氣滯、壓力使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與心神安寧。
四關鍵 身體重回好眠軌道
◎晒太陽:睡眠專家麗莎‧梅爾策(Lisa Meltzer) 建議,每天上午10點進行日光浴,可調節內分泌與生理時鐘。中醫認為,日光可助「溫陽行氣」,提升脾胃活力,間接安神。
◎吃對早餐:營養學家蘇珊·布魯姆(Susan Blum)建議,避免空腹喝咖啡、少吃甜點,推薦早餐如全穀類、蛋白質與高纖蔬果。中醫則推崇溫補脾胃,如小米粥加紅棗、枸杞,或佐以酸棗仁茶,有助安神。
◎運動與按摩:睡眠專家麥可·布魯斯(Michael Breus)表示,上午快走或瑜伽運動可提升血液循環、穩定神經。中醫建議按摩「足三里」與「內關」穴道,可疏通氣血、寧神安眠。
◎呼吸練習:正念呼吸(有意識的專注呼吸)有助減少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分泌,降低焦慮,提高睡眠品質。中醫稱「調氣安神」,對於神經敏感型失眠尤有效果。
如果你正在為失眠所困,不妨將注意力移回白天,尤其是「早上10點」的行為模式。從晒太陽、調整早餐,到按摩穴位與深呼吸,中西醫專家一致指出:這時段的自我調節,可決定你能否擁有高品質的深層睡眠。
從明天早上10點開始,試著做出一點小改變,你會發現,一夜好眠比想像中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