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家涼山部落的凝聚力 國慶日發出強大的閃光點

十月的南國陽光和煦,屏東瑪家鄉涼山部落的校園操場上,傳來熟悉的歌曲節奏與金色拉花的閃光。這不是城市裡的大型慶典,而是一場由小部落自發籌辦的國慶活動。雖然場地簡樸,氣氛卻格外熱烈。
近年來,地方自主舉辦國慶活動的風氣已不多見,多數人習慣在電視上看煙火、在社群裡按讚。但在瑪家鄉這個部落,族人們用最直接的方式,把節日過得踏實而真誠。沒有華麗舞台、沒有特效燈光,卻有滿場的笑聲與鼓掌聲。
從銀髮到童心 屏東瑪家一場全齡共樂的國慶日
活動最吸睛的,是由部落長者組成的健康操表演隊。黑色上衣、彩色裙襬、頭戴紅黃綠花圈的他們,手裡揮舞著金色拉花,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擺動。每個動作不求完美,卻都充滿認真與活力。
舞台下的觀眾有年輕人、有小孩,甚至有剛從外地返鄉探親的青年,也都被這一幕吸引。許多人拿起手機拍下影片,笑著說:「這才是我們自己的節日。」
其中,一位超過八十歲的長者坐在椅子上跟著揮舞拉花,動作雖緩慢,但神情專注,像是在告訴後輩,只要願意動,生命就永遠在跳舞。
沒有補助的慶典 用雙手撐起一份自豪
這場活動沒有外來補助,也不是由公部門主導,而是由部落耆老、婦女會、青年會共同籌辦。有人準備道具、有人佈置場地、有人煮餐食,所有人都自願付出。
「我們只是希望國慶這天,部落也能熱鬧一下。」籌辦成員笑著說。
看似一句平凡的話,卻藏著深厚的社區力量。
在少子化與人口外移的壓力下,許多山區部落的活動逐漸減少,熱鬧的節慶成了回憶。但涼山人選擇留下、選擇一起動起來,用實際行動維繫文化與情感。
舞動的不只是健康 更是世代的傳承
表演結束後,長者們圍坐在場邊歇息,談笑聲此起彼落。孩子們跑上前,模仿著剛才的舞步,長輩看了直笑。
這一幕,成了最動人的畫面。
「我們年輕的時候,國慶一定要升旗、唱國歌、跳舞。現在年紀大了,能再一次動起來,心裡很開心。」一位長者緩緩說著。她的話裡沒有豪言壯語,卻有一份對土地與傳統的深情。
在這裡,舞蹈不只是表演,更像一種部落語言。每一次舉手、每一次微笑,都在傳遞「我們還在這裡,我們還願意一起努力」。
小部落,大能量
活動的尾聲,天空透出午後的光。操場中央的族人手牽手,高唱一連串的歌謠。
那歌聲沒有技巧,也沒有排練過多的整齊,卻帶著真誠與溫度。
這場小小的國慶活動,也許不會上新聞,但它讓人看到最珍貴的力量。當一群人願意聚在一起、願意為彼此而動,哪怕只是短短一個上午,那份團結與快樂,已是最真實的國慶禮讚。
在這個看似偏遠的部落裡,涼山人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卻堅定地說出了心裡的話:
「我們愛這塊土地,也愛一起生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