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家涼山部落的凝聚力 國慶日發出強大的閃光點

這一幕,成了最動人的畫面。(周永田提供)
這一幕,成了最動人的畫面。(周永田提供)

【記者廖儷芬/屏東報導】

十月的南國陽光和煦,屏東瑪家鄉涼山部落的校園操場上,傳來熟悉的歌曲節奏與金色拉花的閃光。這不是城市裡的大型慶典,而是一場由小部落自發籌辦的國慶活動。雖然場地簡樸,氣氛卻格外熱烈。
近年來,地方自主舉辦國慶活動的風氣已不多見,多數人習慣在電視上看煙火、在社群裡按讚。但在瑪家鄉這個部落,族人們用最直接的方式,把節日過得踏實而真誠。沒有華麗舞台、沒有特效燈光,卻有滿場的笑聲與鼓掌聲。

許多山區部落的活動逐漸減少,熱鬧的節慶成了回憶。但涼山人選擇留下、選擇一起動起來。許多山區部落的活動逐漸減少,熱鬧的節慶成了回憶。但涼山人選擇留下、選擇一起動起來。(周永田提供)
隊伍穿過涼山社區彩繪巷弄,沿路旗幟飄揚、歌聲響起,節慶氛圍熱烈。隊伍穿過涼山社區彩繪巷弄,沿路旗幟飄揚、歌聲響起,節慶氛圍熱烈。(周永田提供)
以橘帽與白襯衫復古造型參加遊行,手揮國旗步入山城街道,成為慶典中亮眼的一幕。以橘帽與白襯衫復古造型參加遊行,手揮國旗步入山城街道,成為慶典中亮眼的一幕。(周永田提供)
瑪家涼山部落的凝聚力,國慶日大家團結一條心。瑪家涼山部落的凝聚力,國慶日大家團結一條心。(周永田提供)

從銀髮到童心 屏東瑪家一場全齡共樂的國慶日
活動最吸睛的,是由部落長者組成的健康操表演隊。黑色上衣、彩色裙襬、頭戴紅黃綠花圈的他們,手裡揮舞著金色拉花,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擺動。每個動作不求完美,卻都充滿認真與活力。
舞台下的觀眾有年輕人、有小孩,甚至有剛從外地返鄉探親的青年,也都被這一幕吸引。許多人拿起手機拍下影片,笑著說:「這才是我們自己的節日。」
其中,一位超過八十歲的長者坐在椅子上跟著揮舞拉花,動作雖緩慢,但神情專注,像是在告訴後輩,只要願意動,生命就永遠在跳舞。

小朋友比出勝利手勢,單純的笑容為整場活動增添無限朝氣。 小朋友比出勝利手勢,單純的笑容為整場活動增添無限朝氣。 (周永田提供)
年輕女孩參與社區遊行活動,神情專注投入,展現新世代對家鄉的熱情與責任感。年輕女孩參與社區遊行活動,神情專注投入,展現新世代對家鄉的熱情與責任感。(周永田提供)
神情專注,像是在告訴後輩,只要願意動,生命就永遠在跳舞。神情專注,像是在告訴後輩,只要願意動,生命就永遠在跳舞。(周永田提供)
屏東瑪家一場全齡共樂的國慶日。屏東瑪家一場全齡共樂的國慶日。(周永田提供)

沒有補助的慶典 用雙手撐起一份自豪
這場活動沒有外來補助,也不是由公部門主導,而是由部落耆老、婦女會、青年會共同籌辦。有人準備道具、有人佈置場地、有人煮餐食,所有人都自願付出。
「我們只是希望國慶這天,部落也能熱鬧一下。」籌辦成員笑著說。
看似一句平凡的話,卻藏著深厚的社區力量。
在少子化與人口外移的壓力下,許多山區部落的活動逐漸減少,熱鬧的節慶成了回憶。但涼山人選擇留下、選擇一起動起來,用實際行動維繫文化與情感。

全家一起出動,參與這項特別的慶典。全家一起出動,參與這項特別的慶典。(周永田提供)
排灣族婦女臉貼「I LOVE TAIWAN」貼紙,胸前掛滿串珠,以自信步伐參與遊行。排灣族婦女臉貼「I LOVE TAIWAN」貼紙,胸前掛滿串珠,以自信步伐參與遊行。(周永田提供)
青年學子與孩童們並肩走在隊伍中,身掛傳統串珠,象徵文化傳承與活力並存。青年學子與孩童們並肩走在隊伍中,身掛傳統串珠,象徵文化傳承與活力並存。(周永田提供)
有人準備道具、有人佈置場地、有人煮餐食,所有人都自願付出。有人準備道具、有人佈置場地、有人準備節目,所有人都自願付出。(周永田提供)

舞動的不只是健康  更是世代的傳承
表演結束後,長者們圍坐在場邊歇息,談笑聲此起彼落。孩子們跑上前,模仿著剛才的舞步,長輩看了直笑。
這一幕,成了最動人的畫面。
「我們年輕的時候,國慶一定要升旗、唱國歌、跳舞。現在年紀大了,能再一次動起來,心裡很開心。」一位長者緩緩說著。她的話裡沒有豪言壯語,卻有一份對土地與傳統的深情。
在這裡,舞蹈不只是表演,更像一種部落語言。每一次舉手、每一次微笑,都在傳遞「我們還在這裡,我們還願意一起努力」。

婦女頭綁紅巾、胸前佩珠,頭頂國旗飾帽,笑容洋溢在陽光下,象徵族群與國家的融合。婦女頭綁紅巾、胸前佩珠,頭頂國旗飾帽,笑容洋溢在陽光下,象徵族群與國家的融合。(周永田提供)
在遊行中高唱歌曲,臉上掛著真誠笑容,傳遞節慶的歡樂與感動。在遊行中高唱歌曲,臉上掛著真誠笑容,傳遞節慶的歡樂與感動。(周永田提供)
「我們年輕的時候,國慶一定要升旗、唱國歌、跳舞。現在年紀大了,能再一次動起來,心裡很開心。」一位長者緩緩說著。「我們年輕的時候,國慶一定要升旗、唱國歌、跳舞。現在年紀大了,能再一次動起來,心裡很開心。」一位長者緩緩說著。(周永田提供)

小部落,大能量
活動的尾聲,天空透出午後的光。操場中央的族人手牽手,高唱一連串的歌謠。
那歌聲沒有技巧,也沒有排練過多的整齊,卻帶著真誠與溫度。
這場小小的國慶活動,也許不會上新聞,但它讓人看到最珍貴的力量。當一群人願意聚在一起、願意為彼此而動,哪怕只是短短一個上午,那份團結與快樂,已是最真實的國慶禮讚。
在這個看似偏遠的部落裡,涼山人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卻堅定地說出了心裡的話:
「我們愛這塊土地,也愛一起生活的日子。」

當一群人願意聚在一起、願意為彼此而動,哪怕只是短短一個上午,那份團結與快樂,已是最真實的國慶禮讚。當一群人願意聚在一起、願意為彼此而動,哪怕只是短短一個上午,那份團結與快樂,已是最真實的國慶禮讚。(周永田提供)
涼山人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卻堅定地說出了心裡的話:   「我們愛這塊土地,也愛一起生活的日子。」涼山人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卻堅定地說出了心裡的話:   「我們愛這塊土地,也愛一起生活的日子。」(周永田提供)
「我們只是希望國慶這天,部落也能熱鬧一下。」籌辦成員笑著說。看似一句平凡的話,卻藏著深厚的社區力量。「我們只是希望國慶這天,部落也能熱鬧一下。」籌辦成員笑著說。看似一句平凡的話,卻藏著深厚的社區力量。(周永田提供)
延伸閱讀
澎湖/永成古厝 一門五代的風與石語
2025年06月19日 | 3個月前
重返東引 一段青年歲月的戰地記憶
2025年09月16日 | 25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