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東引 一段青年歲月的戰地記憶

如今能親身走在據點、坑道與海岸線上,一起見證他當年的足跡,成為夫妻共同的記憶,不禁濕了眼眶。(周永田提供)
如今能親身走在據點、坑道與海岸線上,一起見證他當年的足跡,成為夫妻共同的記憶,不禁濕了眼眶。(周永田提供)

【記者廖儷芬/馬祖報導】

周永田,1965 年次,1984年 5 月入伍陸軍官校專科班七期。畢業於 1986 年 11 月,他抽中救指部分發,最後派駐馬祖東引步二營步三連,成為南橋據點的指揮官。那時的他,只有 21 歲,剛離開校園,正值最青澀的年紀。
南橋據點是一個需要隨時警戒、必要時必須進行驅離射擊的崗位。周永田回憶,自己曾睡在機槍堡下方,與官兵分開,日夜與風聲、浪聲、緊張的氣息相伴。當時他是最菜的新兵幹部,卻必須背負據點安全的責任。這份壓力,也成為他人生記憶中最鮮明的一部分。

周永田抽中救指部分發,最後派駐馬祖東引步四營步三連,成為南橋據點的指揮官。周永田抽中救指部分發,最後派駐馬祖東引步四營步三連,成為南橋據點的指揮官。(周永田提供)
11周永田回憶曾睡在機槍堡下方,與官兵分開。(周永田提供)
當時周永田是最菜的新兵幹部,卻必須背負據點安全的責任。當時周永田是最菜的新兵幹部,卻必須背負據點安全的責任。(周永田提供)

重返現場
1988 年他結束兩年的服役,離開東引,轉眼 37 年過去。直到 2025年,他終於排除種種因素,再度踏上東引的土地。這一趟,不只是旅程,更像是與過往青年的相遇。
「無法用言語訴說,留下影像是最好的回憶。」他望著南橋據點,如今已被整理成觀光景點,開放參觀。曾經緊繃的戰備地,如今是遊人駐足拍照的地點。他笑著說,還好保留下來,才有機會把青春的痕跡,交給相機再記錄一次。

周永田笑著說,還好保留下來,才有機會把青春的痕跡,交給相機再記錄一次。周永田笑著說,還好保留下來,才有機會把青春的痕跡,交給相機再記錄一次。(周永田提供)
南橋據點是一個需要隨時警戒、必要時必須進行驅離射擊的崗位。南橋據點是一個需要隨時警戒、必要時必須進行驅離射擊的崗位。(周永田提供)
1988 年他結束兩年的服役,離開東引,轉眼 37 年過去。直到 2025年,他終於排除種種因素,再度踏上東引的土地。1988 年他結束兩年的服役,離開東引,轉眼 37 年過去。直到 2025年,他終於排除種種因素,再度踏上東引的土地。(周永田提供)

與太太同行
這趟重返,不只是個人的記憶之旅。周永田特別感謝太太的陪伴。「能回到 21 歲時的青春現場,有她一起,更覺得圓滿。」對於當年的艱苦,太太只能透過他的言語與影像拼湊想像。如今能親身走在據點、坑道與海岸線上,一起見證他當年的足跡,成為夫妻共同的記憶,不禁濕了眼眶。

馬祖特有的花:紅花石蒜。馬祖特有的花:紅花石蒜。(周永田提供)
這趟重返,不只是個人的記憶之旅,周永田特別感謝太太的陪伴。這趟重返,不只是個人的記憶之旅,周永田特別感謝太太的陪伴。(周永田提供)
「能回到 21 歲時的青春現場,有她一起,更覺得圓滿。」周永田哽咽的說。「能回到 21 歲時的青春現場,有她一起,更覺得圓滿。」周永田哽咽的說。(周永田提供)

隊慶的意義
這一年,正好是忠義部隊成立 65 週年的紀念。陸軍東引指揮部在東湧運動公園舉行隊慶,以實戰化演練與精銳展演,展現鋼鐵意志。現場還有原民舞表演、甲車試乘,軍民同樂,氣氛熱烈。
「看到近五十位反共救國軍的老兵一同回到東引,與現役官兵站在一起,真的是很特別的時刻。」周永田說。對他而言,這份傳承不只是儀式,而是一種延續,提醒著後輩:守護這片海疆,需要代代的堅持與付出。

對周永田而言,這份傳承不只是儀式,而是一種延續,提醒著後輩:守護這片海疆,需要代代的堅持與付出。對周永田而言,這份傳承不只是儀式,而是一種延續,提醒著後輩:守護這片海疆,需要代代的堅持與付出。(周永田提供)
這一年,正好是忠義部隊成立 65 週年的紀念。這一年,正好是忠義部隊成立 65 週年的紀念。(周永田提供)
「無法用言語訴說,留下影像是最好的回憶。」周永田說。「無法用言語訴說,留下影像是最好的回憶。」周永田說。(周永田提供)

自然之境
除了隊慶活動與軍事遺跡,東引的自然景觀也再次深深震撼了他。碧藍的海水拍打著峭壁,礁岩縱橫,海蝕地形壯闊如畫。彼岸花在風中搖曳,與昔日緊張的軍事氛圍形成強烈對比。
走過北海坑道,聽著回聲與潮聲交織,他想到年輕時多少夜晚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渡過。如今坑道已成遊客探訪的景點,卻依舊能讓人感受到戰地的堅毅。

東引的自然景觀也再次深深震撼了周永田。東引的自然景觀也再次深深震撼了周永田。(周永田提供)
走過北海坑道,聽著回聲與潮聲交織,他想到年輕時多少夜晚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渡過。走過北海坑道,聽著回聲與潮聲交織,他想到年輕時多少夜晚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渡過。(周永田提供)
碧藍的海水拍打著峭壁,礁岩縱橫,海蝕地形壯闊如畫。碧藍的海水拍打著峭壁,礁岩縱橫,海蝕地形壯闊如畫。(周永田提供)

月夜詩意
這次旅程中,最打動他的還有夜晚的風景。滿月從海面升起,染紅天空,也映照著東引的小鎮。燈火在山坡間點亮,港灣因月光與燈光交織而顯得溫柔。
「在年輕的時候,很少有心思去看這些風景。當時心裡想的只是勤務和責任。」他說,如今再看同樣的月亮,卻多了一份安然與感謝。

東引自然景觀。東引自然景觀。(周永田提供)
這次旅程中,最打動周永田的還有夜晚的風景。這次旅程中,最打動周永田的還有夜晚的風景。(周永田提供)
「在年輕的時候,很少有心思去看這些風景。當時心裡想的只是勤務和責任。」周永田說,「在年輕的時候,很少有心思去看這些風景。當時心裡想的只是勤務和責任。」周永田說,(周永田提供)

回望與感謝
回顧這趟重返,周永田說,最想留下的不是壯烈或感傷,而是一份「感謝」。感謝當年的自己能撐過那段歲月,感謝太太願意陪他一起回來,感謝這座島嶼保留了青春的印記。
離開 37 年,再回來的東引,既陌生又熟悉。對他來說,這不是單純的觀光旅遊,而是一段生命重新被喚起的記憶。

感謝當年的自己能撐過那段歲月,感謝太太願意陪他一起回來,感謝這座島嶼保留了青春的印記。感謝當年的自己能撐過那段歲月,感謝太太願意陪他一起回來,感謝這座島嶼保留了青春的印記。(周永田提供)


離開 37 年,再回來的東引,既陌生又熟悉。對他來說,這不是單純的觀光旅遊,而是一段生命重新被喚起的記憶。離開 37 年,再回來的東引,既陌生又熟悉。(周永田提供)
對周永田來說,這不是單純的觀光旅遊,而是一段生命重新被喚起的記憶。對周永田來說,這不是單純的觀光旅遊,而是一段生命重新被喚起的記憶。(周永田提供)
延伸閱讀
馬祖雲台山的風光 攝影家的居遊紀事
2025年08月02日 | 1個月前
馬祖東引慢城 蝸牛緩步間的島嶼節奏
2025年07月29日 | 1個月前
︱馬祖︱東引 星光下的海味島嶼
2025年06月27日 | 2個月前
︱馬祖︱北竿芹壁 石光山海之間
2025年06月28日 | 2個月前
4千顆保育類鸚鵡蛋 從金馬走私中國
2025年07月07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