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動魯凱‧享豐收 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

屏東縣縣長周春米和立委伍麗華親臨現場,與族人同慶。(周永田提供)
屏東縣縣長周春米和立委伍麗華親臨現場,與族人同慶。(周永田提供)

【記者廖儷芬/屏東報導】

受颱風影響而延後的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15日開幕當天仍吸引各部落盛裝齊聚。操場中央竹架高立,舞台前小米與作物堆得滿滿,歌聲、鼓點繞著山谷打轉。現場同步透過 Facebook、YouTube 轉播,離鄉的族人隔著螢幕也跟著擊掌。

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今年在霧臺國小舉辦。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今年在霧臺國小舉辦。(周永田提供)
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年輕族人盛裝參加。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年輕族人盛裝參加。(周永田提供)
現場同步透過 Facebook、YouTube 轉播,離鄉的族人隔著螢幕也跟著擊掌。現場同步透過 Facebook、YouTube 轉播,離鄉的族人隔著螢幕也跟著擊掌。(周永田提供)

攝影家的第一現場
周永田扛著相機在草地與人群間穿梭。他說,這場祭典要拍到「動」與「情」。「盪鞦韆衝到最高點,裙襬和珠飾飛起來,觀眾屏住氣,按下快門就能把那一下的勇氣留住。」他挑了側前方的位置,讓擺盪的弧線切進畫面;也蹲低拍揚穀,讓金色穀粒在前景飛散,像一片小小的收成雨。

「下雨時,盪鞦韆衝到最高點,裙襬和珠飾飛起來,觀眾屏住氣,按下快門就能把那一下的勇氣留住。」周永田說。「盪鞦韆衝到最高點,裙襬和珠飾飛起來,觀眾屏住氣,按下快門就能把那一下的勇氣留住。」周永田說。(周永田提供)
蹲低拍揚穀,讓金色穀粒在前景飛散,像一片小小的收成雨。蹲低拍揚穀,讓金色穀粒在前景飛散,像一片小小的收成雨。(周永田提供)
魯凱族的傳統服裝相當精緻與鮮豔。魯凱族的傳統服裝相當精緻與鮮豔。(周永田提供)

長輩的叮嚀
鏡頭空檔,周永田也聽長輩說話。霧臺部落賴長老感謝鄉公所統籌辦理,讓各部落有機會交流。他說,收穫節是向祖先報成績、也讓年輕人找到歸屬感的日子;未來若能維持部落輪流主辦,更能帶動青年回鄉。
盼青年不管多忙,都能抽空回部落,「沒有部落,就沒有明天。」

年青勇士是部落的力量。年青勇士是部落的力量。(周永田提供)
受颱風影響而延後的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15日開幕當天仍吸引各部落盛裝齊聚。受颱風影響而延後的霧臺鄉 Tangidrakakalane 收穫祭,15日開幕當天仍吸引各部落盛裝齊聚。(周永田提供)
耆老領唱古謠。耆老領唱古謠。(周永田提供)

青年的回應
傳統競技登場,場邊加油聲不斷。大武、佳暮、霧臺等部落青年接受訪問時說,參與盪鞦韆的人,希望能把正確動作學好、教好;有人怕高卻仍咬牙上場,「能代表部落,是榮耀也是責任」。參加小米負重的青年直言「真的很重」,提醒必須事先訓練、注意安全,傳承不是逞強,是把方法與精神一起留下。

參加小米負重的青年直言「真的很重」,提醒必須事先訓練、注意安全。參加小米負重的青年直言「真的很重」,提醒必須事先訓練、注意安全。(周永田提供)
「能代表部落,是榮耀也是責任」:族人表示。「能代表部落,是榮耀也是責任」:族人表示。(周永田提供)
周永田說,這些畫面不只是比賽,「那是祖先留下來的生活手路。」周永田說,這些畫面不只是比賽,「那是祖先留下來的生活手路。」(周永田提供)

競技裡的文化
Ngiatalaisi(盪鞦韆)、sialribu(搗小米)、twatinatina(小米負重)輪番進行。已婚女子、未婚男子依序擺盪,拉繩的同伴配合默契;搗小米節奏穩,婦女揚穀的瞬間,陽光把穀粒照得發亮。周永田說,這些畫面不只是比賽,「那是祖先留下來的生活手路,今天用歡樂把它接續。」

已婚女子、未婚男子依序擺盪,拉繩的同伴配合默契。已婚女子、未婚男子依序擺盪,拉繩的同伴配合默契。(周永田提供)
收穫節是向祖先報成績、也讓年輕人找到歸屬感的日子。收穫節是向祖先報成績、也讓年輕人找到歸屬感的日子。(周永田提供)
傳統競技登場,場邊加油聲不斷。傳統競技登場,場邊加油聲不斷。(周永田提供)

榮耀與掌聲
成績揭曉,場內一片歡呼。盪鞦韆組別由霧臺、阿禮、谷川等部落拿下冠軍;搗小米第一名是霧臺,小米負重由神山稱王。周永田把頒獎時的擁抱、笑容一一記下,名次是結果,更重要的是彼此的肯定。
霧臺鄉人口不多,卻透過網路把祭典傳得很遠。今年的影像上線後,留言湧入,有從外地、甚至海外的族人分享觀看連結。「他們說聞到山風、聽到鼓聲,就想家了。」收穫祭不只在操場上,也延伸到每支手機裡。

盪鞦韆組別由霧臺、阿禮、谷川等部落拿下冠軍。盪鞦韆組別由霧臺、阿禮、谷川等部落拿下冠軍。(周永田提供)
海外的族人分享觀看連結。「他們說聞到山風、聽到鼓聲,就想家了。」海外的族人分享觀看連結。「他們說聞到山風、聽到鼓聲,就想家了。」(周永田提供)
霧臺鄉人口不多,卻透過網路把祭典傳得很遠。霧臺鄉人口不多,卻透過網路把祭典傳得很遠。(周永田提供)

團圓的意義
活動末段,族人牽手圍成大圈起舞。周永田把相機放下片刻,看著圈子一層一層擴出去。他說,收穫祭是最好的課本:長輩把故事說給年輕人聽,年輕人把身體練回來,攝影只是把這一切記住。
夕陽落在山脊,場邊攤位收起,草地上還留著腳印與穀殼。周永田整理好器材,笑說明年還要回來。「不只為了照片,還為了看大家再一次把圈牽起來。」這場收穫祭,讓霧臺用最熟悉的方式,說了一次「我們還在一起」。

躍動魯凱‧享豐收 ,族人圍圓歡樂在一起。躍動魯凱‧享豐收 ,族人圍圓歡樂在一起。(周永田提供)
一同用連杯喝小米酒,象徵同心協力與豐收。一同用連杯喝小米酒,象徵同心協力與豐收。(周永田提供)
收穫祭是最好的課本:長輩把故事說給年輕人聽。收穫祭是最好的課本:長輩把故事說給年輕人聽。(周永田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