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最前哨東引指揮部65週年 老兵重返記憶的島嶼

退役老兵與現役官兵、地方人士齊聚在莒山廣場前,慶祝東引指揮部65週年隊慶,場面熱烈。(陳竑任提供)
退役老兵與現役官兵、地方人士齊聚在莒山廣場前,慶祝東引指揮部65週年隊慶,場面熱烈。(陳竑任提供)

【記者廖儷芬/馬祖報導】

東引,這座位於台灣最北方的海上要塞,被譽為「反共最前哨」。今年適逢陸軍馬祖東引地區指揮部成軍65週年,昔日駐守於此的退役軍人紛紛返島,與現役官兵一同慶賀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攝影家周永田,也是當年駐紮在東引的老兵之一,此行他特地攜太太同行,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
一踏上東引,迎面而來的是熟悉的海風與軍歌聲。當年並肩作戰的同袍,今日再度相聚,彼此的笑容中帶著歲月沉澱的溫暖。那份曾經共同守衛前線的情感,隨著軍鼓響起,又重新在心中燃起。

反共最前哨東引指揮部65週年反共最前哨東引指揮部65週年(陳竑任提供)
反共救國軍退役老兵揮舞國旗進場,氣勢昂揚,象徵昔日精神延續至今。反共救國軍退役老兵揮舞國旗進場,氣勢昂揚,象徵昔日精神延續至今。(陳竑任提供)
身穿藍色紀念衫的退役老兵列隊進場,精神抖擻,步伐穩健。身穿藍色紀念衫的退役老兵列隊進場,精神抖擻,步伐穩健。(陳竑任提供)

慶典現場的熱血
慶祝活動在東湧運動公園展開,戰技展演與聯合作戰模擬震撼全場,展現了平日嚴格訓練的成果。官兵們動作整齊、眼神堅定,傳達出「平時能救災、戰時能作戰」的決心。
除了軍事演練,現場還安排了原民舞表演,色彩鮮明的傳統服飾與鼓聲,為嚴肅的軍事氛圍增添了文化與生命力。退役老兵們看著年輕一代在舞台上舞動,彷彿看見了接棒守護的希望。

穿著繽紛傳統服飾的原住民族舞者,在隊慶活動中表演熱情舞蹈,為軍事慶典增添濃厚文化氣息。穿著繽紛傳統服飾的原住民族舞者,在隊慶活動中表演熱情舞蹈,為軍事慶典增添濃厚文化氣息。(陳竑任提供)
官兵進行甲車火力展示,模擬戰時防衛情境,展現東引指揮部的即戰力。官兵進行甲車火力展示,模擬戰時防衛情境,展現東引指揮部的即戰力。(陳竑任提供)
65年來,這裡經歷了戰爭威脅與和平年代,守護的不僅是領土,更是家園與信念。65年來,這裡經歷了戰爭威脅與和平年代,守護的不僅是領土,更是家園與信念。(陳竑任提供)

再遇老朋友
活動間隙,周永田遇見了許多當年的同袍,卻像昨天才剛一起走過營區的巡邏路線般親切。 專業導覽員陳竑任熟稔地介紹著東引的新變化,帶著老將軍和老兵們穿梭在各個角落,拍下許多值得珍藏的照片。
「很多地方變了,但海風的味道沒變。」周永田笑著說。那片軍民同心的情感,依舊在島上流動。

東引中柱港碼頭的清晨。東引中柱港碼頭的清晨。(周永田提供)
「很多地方變了,但海風的味道沒變。」周永田笑著說。「很多地方變了,但海風的味道沒變。」周永田笑著說。(陳竑任提供)
攝影家周永田,也是當年駐紮在東引的老兵之一,此行他特地攜太太同行,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攝影家周永田,也是當年駐紮在東引的老兵之一,此行他特地攜太太同行,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周永田提供)
東引街景。東引街景。(陳竑任提供)
日出的守望

翌日清晨,陳竑任帶著大家來到東引燈塔,等待日出。當金色的陽光從海平面升起,照亮那座白色燈塔時,靜靜地按下快門。這一刻,不只是美景,更是無數守夜人的象徵。
那是當年每個值勤清晨都會看到的景象,提醒著他們,即使在最遙遠的海角,仍有一盞燈為航行者指引方向。

東引美麗的日出。東引美麗的日出。(陳竑任提供)
東引的夕照。東引的夕照。(陳竑任提供)
東引的彩虹,一起祝賀東引指揮部65歲了。東引的彩虹,一起祝賀東引指揮部65歲了。(陳竑任提供)
東引夜景。東引夜景。(周永田提供)

傳承的使命
從「反共救國軍」到今日的「忠義部隊」,東引指揮部的歷史刻畫著無數軍人的足跡。65年來,這裡經歷了戰爭威脅與和平年代,守護的不僅是領土,更是家園與信念。
老兵們的重返,不只是懷舊,更是將那份使命傳遞給年輕一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守護海疆的決心不會改變。

反共救國軍歷史文物館內部陳設。反共救國軍歷史文物館內部陳設。(陳竑任提供)
軍民同心,共守海疆 ,重返記憶的島嶼。軍民同心,共守海疆 ,重返記憶的島嶼。(陳竑任提供)
老兵們的重返,不只是懷舊,更是將那份使命傳遞給年輕一代。老兵們的重返,不只是懷舊,更是將那份使命傳遞給年輕一代。(陳竑任提供)


延伸閱讀
馬祖雲台山的風光 攝影家的居遊紀事
2025年08月02日 | 1個月前
馬祖東引慢城 蝸牛緩步間的島嶼節奏
2025年07月29日 | 1個月前
︱馬祖︱東引 星光下的海味島嶼
2025年06月27日 | 2個月前
︱馬祖︱北竿芹壁 石光山海之間
2025年06月28日 | 2個月前
4千顆保育類鸚鵡蛋 從金馬走私中國
2025年07月07日 | 2個月前
│馬祖│與鹿同行 走入大坵島祕境
2025年06月22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