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雲台山的風光 攝影家的居遊紀事

7月底連續兩日陰雨終於停歇,傍晚時分,馬祖的空氣透著涼意,霞光從雲縫中灑下。馬祖自由攝影師賴小芳與同事在公車站不期而遇,一個眼神便決定同行前往芙蓉澳散步。這是馬祖居遊的第54日,也是屬於她的生活與工作交會的片刻。
她說:「旅行。工作。生活。~馬祖列島居遊紀事54。」
此刻正值淡菜肥美的季節,路過海岸,村民口中的「馬祖美味」令人食指大動;然而真正讓她舉起相機的,仍是那片山與海交疊、暮色浸染的風景。鏡頭裡,一艘艘貨輪緩行於藍灰色海面,海面微波如綢緞,遠處風機沿著山脊排開,如一列靜默的守望者。每一次取景,都是她與島嶼對話的方式。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當天的散步最後來到了南竿的雲台山。這裡是馬祖的第一高峰,海拔248公尺,亦是台灣小百岳第98座。站在山頂的瞭望平台,極目遠眺,島嶼的輪廓漸次鋪展,夕陽則靜靜沉落於海天交界。
她輕聲唸出李商隱的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詩,彷彿就是為馬祖的傍晚而寫。
夕陽落下的剎那,石獅圍欄在橙金色的霞光中隱約發亮。那些曾是軍事設施的山頭,現在成為旅人眺望海景的所在,而她鏡頭中凝結的,不只是風景,更是一段歷史轉身後的安靜與和解。
從「煙台」到「雲台」的時光變遷
雲台山的前身名為「煙台山」,清朝道光年間,為了防禦海盜而在山頂設置煙台預警。1949年後,國軍進駐馬祖,雲台山憑藉其地勢優勢成為重要軍事據點,周圍設有碉堡、砲台與雷達設施,如今多已轉為展示用途。
賴小芳的鏡頭下,綠瓦建築與迷彩牆面仍保留軍事風貌,外牆上以浮雕描繪過往場景:士兵、砲陣、指揮員,都曾在此山守望著海峽對岸的消息。
山頂建有「馬祖雲台山軍情館」,如今作為展示軍事歷史與觀光用途,牆上的金字低調地訴說著過往,而站在平台的旅人,面對的則是無邊海景與轉變後的和平風貌。
遠方,仍是海
日暮時分,海面漸深,風車剪影漸淡,島嶼如浮於霧中。從雲台山望去,可見東引、西引等島的層層輪廓,近岸一尊觀音雕像隱身於林中,面海而立,彷彿守護著來來往往的船隻與島民的安寧。
「那就去芙蓉澳走走吧!」賴小芳的語氣輕快,卻也道出旅居生活的自由節奏。在馬祖的日子裡,風景是一日三餐的佐料,歷史則是腳下每一步的回音。她以相機記錄,也以詩意的日常過活。
「現在是淡菜肥美的時候,有經過可以來品嚐屬於馬祖的美味。」她笑說,這裡不僅風景美、空氣新鮮,還有專屬於海島的味道等待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