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馬同城再出招 專家:中共藉經濟統戰

在中國經濟內憂外患之際,中共卻祭出更精緻的「經濟糖衣」,再度針對台灣離島試圖展開「政經統戰實驗」,5月18日在福州登場的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中共國台辦高調宣布「福州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第二批政策措施」,強調對馬祖地區提供「免租」、「優惠」、「市民待遇」等十項新政,陸委會警告,多為「口惠實不至」;長期研究中國對台策略學者指出,其核心目的是透過經濟收買,逐步實現對台政治統一。
陸委會直指,中共以地緣優勢操作「福馬同城」概念,實為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策略的一環,目的在以經濟手段加深馬祖對中國的依賴,長期進行統戰滲透。對此,陸委會警告,這些看似誘人的優惠政策,實際效益有限,多為「口惠實不至」。
包裝統戰的經濟糖衣
在公布的第二批政策中,中共對馬祖台資企業開出多項誘因,例如在「福州馬祖產業合作園區」可享免租金辦公空間、具備雙重註冊的企業可視同「馬祖企業」擁有同等待遇、參與消費補貼等。
陸委會指出,依據相關機關及連江縣政府所提供的資訊,去年的「第一批政策」早已顯示這類措施執行效能低落,舉例來說,「福馬同城通卡」計畫即因牴觸台灣法規,遭監察院調查。
陸委會說,經檢視陸方本次公布的10項舉措,提供所謂的融入兩岸共同市場、生活便利化,以及加強福馬同城交流等利益,仍是以「經濟利益、同等待遇、生活便利」拉攏馬祖居民和國人赴閩發展,在中國大陸面臨美中關稅戰、經濟下行、財政困難、失業增加的情況下,進行的統戰宣傳,並企圖對台灣內部進行分化。
專家觀察:福馬早「同城」
「中共的經濟統戰就是利益收買。」長期研究中國對台策略的歷史文獻學者、六四參與者和見證人吳仁華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金門與馬祖早已因地理位置,成為中共滲透的前線。根據他的實地訪查,許多金馬居民已在中國擁有不動產,甚至經營商業據點,形成跨海經濟網絡。
吳仁華說,中共透過開放小三通,吸引大量中國遊客來訪,並帶動當地消費,如藥品、日用品等,部分中國年輕訪客向他透露,週末赴金馬採購能「打平旅費,甚至略有小賺」。
吳仁華表示,馬祖民眾與對岸福州的經濟聯繫緊密,許多人早在當地購置不動產、出租牟利,導致金馬地區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持續攀升,進而影響當地政治傾向,形成「親共、挺國民黨」的局面,使民進黨在當地幾乎無立足空間。「這些看似民間互動的交流,實際是中共以利誘推動政治滲透的策略,並進一步操控地方政治生態」。
吳仁華指出:「今天中共說要搞同城生活圈,其實只是把過去這些實際存在的現象,正式政策化、體制化。」他更警告,這類政策的最終目的從未改變,透過經濟收買逐步實現對台政治統一。
專家拋「反統戰」思維實驗
對於中共不斷對台離島伸出橄欖枝,曾任陸委會諮詢委員、公督盟理事長曾建元則提出「反統戰」思維實驗。他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若中共真心想融合,不妨讓福建成為實驗場,全面仿照台灣體制運作,真正落實「一國兩制」承諾。
「你既然說要融合,那乾脆把福建做成一個 『台灣式』 特區,享有民主、自由、法治,商品標註Made in Taiwan,那不是更好?」曾建元認為,當中國願意以台灣的方式治理地方,那才有可能獲得真正認同;否則,現階段所有「融合」都是假象。
中國經濟雖疲軟仍能統戰?
外界也質疑,當中國正面臨通縮壓力、青年失業率高、內部財政吃緊的困境時,為何仍能持續推行此類優惠補助?
吳仁華解釋,雖然中國目前經濟下行、失業率攀升,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共過去四十年的經濟高速成長,累積龐大財富,加上專制體制集中資源,政府仍有能力對外輸出統戰經費。他強調,中國是「國富民弱」,儘管百姓困苦,官方卻仍有大量「餘糧」進行外部操控。
「金門、馬祖正是統戰的第一線」,吳仁華呼籲台灣政府正視中共在離島區域的滲透行動,並加強民眾的民主意識與媒體識讀能力,避免金馬地區成為統一的「試驗場」,進而影響全台局勢。他強調,「不能讓經濟利益凌駕台灣主權。」
對於「福馬同城」這類統戰新招,陸委會再次提醒,台灣民眾若赴中投資、創業及發展存在高度風險,不要被片面利益誘惑,低估中共以政促經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