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四島海蛞蝓多樣性調查 新增87物種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教授邱郁文團隊調查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的海蛞蝓多樣性,共發現201種海蛞蝓,其中新增加87種新物種。同時出版《海底精靈》,帶領民眾進入海蛞蝓世界。
海蛞蝓分布廣泛,從海洋表層漂浮、潮間帶、亞潮帶甚至到深海都可見其蹤跡。牠們棲息的微棲地包括珊瑚礁、岩礁、海藻或沙地,食物有珊瑚、海綿、海鞘、藻類、水螅、水母等。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屬於火山島嶼地質,堅硬的底質形成珊瑚礁環境,加上岩礁、沙地、礫石等多樣底質,造就了海蛞蝓生態多樣性。
邱郁文團隊在南方四島主要島嶼及附屬島嶼進行全面性調查,共計1,332隻,發現7目38科201種海蛞蝓,其中新增加87種過去未曾記錄過的物種,大幅更新南方四島海域物種名錄。
南方四島歷年海蛞蝓調查,目前共記錄8目44科250種物種,不僅證明南方四島海洋生態的獨特性,也為後續的海洋生物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柔軟的海蛞蝓體色多彩,造型特殊,體型有的可長達數10公分,有的僅0.1~0.2公分,在海裡很難觀察到牠們的蹤跡。
海管處出版《海底精靈:澎湖南方四島海蛞蝓解說手冊》一書,內容收錄南方四島海域100種海蛞蝓種類,讓民眾一窺南方四島海域海蛞蝓的樣貌及特徵。另,搭配6則海蛞蝓小故事,從中可了解這小小生物的行為奧祕。
近年來海洋遊憩運動興起,海蛞蝓成為水下攝影明星動物。但隨著氣候變遷及人為干擾加劇,海蛞蝓也面臨棲地被破壞、食物來源減少等問題,間接影響牠們的生存與繁殖。
海管處呼籲,民眾進入國家公園園區,應避免對海洋生物干擾,並減少對環境壓迫與汙染,一同保護海蛞蝓的生存棲地及維護美好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