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門之珠——酷似「臉孔」的奇岩傳說

西嶼與小門嶼之間透過「小門橋」相連。(陳錫興提供)
西嶼與小門嶼之間透過「小門橋」相連。(陳錫興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澎湖西嶼與白沙之間,有一座面積僅約0.5平方公里的小島,透過一座彷若輕巧的「小門橋」與澎湖本島相連。這裡就是小門嶼,一顆被譽為「吼門之珠」的玄武岩寶島,也是澎湖群島最具縮影風貌的景觀地標。

小門嶼地質奇觀源於古代火山活動,經歷千萬年海蝕與風化洗禮,形成獨特的方山地貌與壯麗柱狀玄武岩。登高望遠,整座島如同浮於碧海上的天然雕塑博物館。

小門嶼地質公園。(陳錫興提供)小門嶼地質公園。(陳錫興提供)

小門嶼地質奇觀源於古代火山活動,形成獨特方山地貌與柱狀玄武岩。(陳錫興提供)小門嶼地質奇觀源於古代火山活動,形成獨特方山地貌與柱狀玄武岩。(陳錫興提供)

鯨魚洞與玄武神臉傳說

小門地質公園最令人驚歎的莫過於如刀削斧鑿般整齊挺立的玄武岩牆。尤其靠近海崖處,不論是拱門狀的「鯨魚洞」、方正如碑的「地質柱」、或酷似人面表情的「玄武神臉」,皆令人忍不住駐足凝望。

「鯨魚洞」是海蝕而形成的天然拱岩,海浪從拱門中穿過,如鯨魚吐息,又如島嶼低語。傳說中,這裡曾是海神寄居之所,守護著澎湖子民的安危。遠觀其形,恍如巨鯨探首,守護著這片寶地。

而那座自然裂解而成的人形岩面——「玄武神臉」,更是最具戲劇張力的一幕。岩石兩眼深邃,鼻梁挺拔,嘴角微翹,彷彿古神遺落的面容,靜靜凝視著來來往往的旅人,令人不寒而慄又心生敬畏。

拱門狀的「鯨魚洞」。(陳錫興提供)拱門狀的「鯨魚洞」。(陳錫興提供)

自然裂解而成的人形岩面——「玄武神臉」相當具有戲劇張力。(陳錫興提供)自然裂解而成的人形岩面——「玄武神臉」相當具有戲劇張力。(陳錫興提供)

人文氣息之島,旅人疊石許願

小門嶼設有遊客中心,建築融入玄武岩意象與船艙線條設計,是理解地質、認識海洋的最佳起點。中心內並展示了多項小門地區出土的文物與石器,顯示此地自史前時代即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山丘上的「古燈塔基座」與「老式白色燈塔」是海事信仰與航海文化的遺產象徵。站在塔前極目遠眺,整片臺灣海峽盡收眼底,海天一色,美得令人屏息。

小門嶼遊客中心,建築融入玄武岩意象與船艙線條設計,是理解地質、認識海洋的最佳起點。(陳錫興提供)小門嶼遊客中心,建築融入玄武岩意象與船艙線條設計,是理解地質、認識海洋的最佳起點。(陳錫興提供)

山丘上的「古燈塔基座」與「老式白色燈塔」。(陳錫興提供)山丘上的「古燈塔基座」與「老式白色燈塔」。(陳錫興提供)
地面上,一排排手堆的小石塔矗立草原上。據當地居民說法,疊石許願是昔日漁民出海前儀式,如今,這一習俗成了觀光客的祈願。

仰望一片片玄武岩柱聳立於湛藍海岸,自然的雕工,比任何人為創作都更加雄渾壯闊。若說澎湖是一串璀璨項鍊,那麼小門嶼,無疑是嵌在吼門之上的海洋之心。◇

據當地居民說法,疊石許願是昔日漁民出海前的儀式,期盼風平浪靜、滿載而歸。(陳錫興提供)據當地居民說法,疊石許願是昔日漁民出海前的儀式,期盼風平浪靜、滿載而歸。(陳錫興提供)

自然的雕工,比任何人為創作都更加雄渾壯闊。(陳錫興提供)自然的雕工,比任何人為創作都更加雄渾壯闊。(陳錫興提供)

澎湖小門嶼自然的雕工,比人為創作更雄渾壯闊。(陳錫興提供)澎湖小門嶼自然的雕工,比人為創作更雄渾壯闊。(陳錫興提供)

整片臺灣海峽盡收眼底,海天一色,美得令人屏息。(陳錫興提供)整片臺灣海峽盡收眼底,海天一色,美得令人屏息。(陳錫興提供)

延伸閱讀
澎湖天人菊花海與夕陽的悄悄話
2025年07月04日 | 10天前
澎湖教師聘任惹議 教團提三大亂象
2025年06月23日 | 21天前
2025泳渡澎湖灣5000公尺熱血登場
2025年06月22日 | 2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