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都聽他的?美國第五號人物、財長班森特

要說當今在美國白宮最受矚目的角色是誰,當然非川普莫屬。不過,在這熱鬧的舞臺上,有個人卻在質疑聲中悄悄加入川普陣營,低調卻關鍵時刻從不手軟。他就是美國的第五號人物、被安排比國防部長還靠前一位的財長——班森特。
他是典型的華爾街精英,是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門徒,金融手腕強到不行,靠自己對金融市場敏銳的嗅覺,累積大量財富。他本可以過著人人羨慕的富豪生活,卻在川普準備重返白宮時,果斷遞出橄欖枝,選擇參政。
起初,隨著川普第二任期開啟,班森特並未頻繁露面,保持低調。然而,隨著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問世,他一步步走向前臺,在一則則新聞採訪中,給出自己對於白宮政策的解讀,安撫穩定市場;同時,擔當和中國方面關稅協商的談判代表,穩紮穩打,以「溫和」的面孔,蓋起了高關稅壁壘,被媒體稱為「最穩健的談判者」。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祕這位美國第五號人物,財政部長——史考特.班森特,美國第79任財政部長。
2025年1月27日,川普總統重回白宮一週之後,美國參議院以68票對29票確認史考特.班森特,為第79任美國財政部長,這標誌著,這位華爾街傳奇投資家正式踏上美國經濟政策的最高舞臺。
然而,班森特其實也是一位美國夢的踐行者,他並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但敏銳的洞察力和觀察力,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
從南卡小漁村到耶魯
1962年8月21日,班森特出生於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漁村,父親是一位房地產經紀人,家裡的經濟情況,有起有伏。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得不眼看著別人把家具從他們家兩百多年的房子裡給搬出去,一家人不得不思考,生活如何才能穩定一點。
從小時候開始,班森特就經常閱讀父親訂閱的《華爾街日報》,家裡人要是聊起時政來,他也會跟著說上兩句。高中時代,班森特成績優異,也總會參加一些辯論社團,小小年紀,就展現出敏銳的邏輯思維能力。1980年,班森特在家鄉高中畢業時,被評選為全校「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不得不說,他們的預測真準啊!
1980年,班森特進入耶魯大學,主修的學科是政治,但其實,他對於記者這一行,倒是更感興趣。他擔任校報記者,還競選校報編輯,想在畢業後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記者。但競選校報編輯時,他落選了,班森特很生氣,把自己鎖在房門裡,一個月都不出來。或許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這位美國財政部長從小就是個有志者,事不成,他還真是挺難過自己這一關的。
在耶魯學習的這段時光,給他最大啟發的一位教授是經濟史教授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在教授的引導下,班森特對全球宏觀經濟與歷史變遷的交互影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段學術經歷,也為他日後在金融市場的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
金融傳奇的開端
1984年,班森特從耶魯畢業,隨即進入金融界。由於上學期間的一段實習經歷,班森特結識了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羅傑斯也是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商業夥伴。
在羅傑斯手下實習了一段時間後,班森特順理成章的進入了華爾街。
聰明的班森特,一入華爾街就迅速嶄露頭角。他先後在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以及做空大佬Jim Canos手下工作。這期間,他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宏觀經濟,並從中找到結構性的機會。班森特發現自己不喜歡頻繁交易,更擅長管理和投資。
後來,班森特選擇離開,在花了幾個星期周遊世界後,他決定加入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SFM),並成為公司合夥人,
1991年11月,索羅斯公司歐洲公司做得不好,班森特又是紐約公司唯一懂得歐洲股票的人,於是,他被派到了倫敦辦事處。
黑色星期三 一戰成名
到了倫敦,班森特在索羅斯的首席投資長史丹利.達肯米勒的幫忙下,開始管歐洲的帳。原本索羅斯只是想找個歐洲高手來帶倫敦辦公室,沒想到班森特就是這塊料。沒幾個星期,索羅斯就把倫敦原來的團隊炒了,讓班森特一個人管3億美元的投資組合,基本上全壓在一檔股票上。那時候,量子基金總資產也就10億美元。班森特在這待了7年,這段經歷讓他在金融圈闖出名號。
1992年,班森特研究發現,英國房市明顯不行,經濟也在掙扎,英國央行很可能不管英鎊,讓它自由下跌。他跟索羅斯和達肯米勒商量後,決定來一場大動作:做空英鎊。結果英鎊真的崩了,兌德國馬克跌破匯率下限,英國只好退出歐洲匯率機制,這就是有名的「黑色星期三」。索羅斯的公司這次賺了10億美元,班森特也因此在金融界站穩腳跟。不過,這次成功也惹來不少罵聲,畢竟英鎊崩盤,英國被迫退出匯率機制,影響不小。
2006到2010年間,班森特除了專心投資,還抽空回到母校耶魯大學當兼職教授,教經濟史。到了2013年,他又秀了一把宏觀投資的本事,靠著押注日元貶值,幫索羅斯基金賺了12億美元。他這人特別喜歡研究那些被忽略的金融案例,從中找靈感,看清當下的市場。跟他共事過的人都說他穩重,很有學者氣質。
2015年,班森特決定單飛,創了Key Square Group,專做全球宏觀投資,還拿到了索羅斯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一開始,Key Square表現挺亮眼,但後來業績像坐雲霄飛車,忽高忽低。管理的資產從2017年的51億美元高點,到2023年底只剩5.77億美元,投資者也從180家銳減到20家。這期間,他還回去幫索羅斯當過一陣子財務長。
在當上美國財政部長之前,班森特一直是對沖基金圈的大咖,靠分析地緣政治和經濟數據來押注市場走勢。從他的經歷看,5億美元的身價已經讓他功成名就,而且自己的基金還在持續為他帶來不少財富。而這樣的人,為何要放棄億萬身家投身到政治圈中呢?
億萬富翁班森特 為何參政?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川普要提名班森特當財長。畢竟,班森特被看作索羅斯的門徒,而索羅斯可是公開批評過川普的人,這選擇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
但其實,早在30年前,川普就跟班森特有過交集。川普第一任期時,班森特還力挺過他的減稅政策。據知情人士透露,川普一直挺欣賞班森特「億萬富翁」的形象,也看中他從為索羅斯工作到轉向支持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轉變。
當然,選內閣不只看背景,更重要的是理念。川普想要的是帶美國重回「黃金時代」,而班森特的經濟眼光跟這目標不謀而合。
在一次採訪中,班森特提到自己為何踏入政壇?他說:「我生活已經很好,本沒必要摻和這些。但我看到美國正面臨一場大金融危機。」這危機的根源就是失控的財政赤字,導致美國債務問題空前嚴重。他甚至在描述自己職位時,開玩笑說自己是「美國債券的推銷員」。對他來說,美債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核心,也是他當財長最想搞定的難題。
班森特力推對進口商品徵關稅、稅收改革和放鬆金融監管,還建議川普提名一個美聯儲的「影子」主席。他主張減免所得稅、推動稅改、放寬監管,特別是想刺激銀行貸款和能源生產。這些想法不僅讓川普的經濟計畫更有深度,班森特還堅信川普能帶領美國迎來一場「經濟盛宴」。
川普剛提名他為財長時,華爾街不少大咖都表示支持,包括對沖基金經理丹尼爾.勒布和比爾.艾克曼。投資者凱爾.巴斯在X上直接說,班森特是「唯一最佳人選」。為什麼?因為財政部長得是個懂市場、經濟、人情世故,還得通曉地緣政治的高手,負責監督數萬兆美元美債的銷售,而班森特正好有這方面的經驗,也交易過這類債券,完美符合需求。
財長班森特的「三支箭」
早在川普競選初期,他就一直強調減稅和加徵關稅,而班森特也常上電視節目力挺川普的經濟計畫。他還提出了「3-3-3計畫」,目標是到2028年讓美國經濟成長率達3%、預算赤字占GDP比重降到3%、每日原油產量增至300萬桶。班森特推這計畫,是因為他長期擔憂美國的債務問題,認為促進經濟成長、增加稅收才是減債的關鍵。這計畫的靈感來自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那套靠「三支箭」振興日本經濟的政策。
2024年11月22日,川普正式提名班森特為財政部長,說他「將協助推動提升美國競爭力的政策,終結不公平的貿易失衡,打造以成長為優先的經濟,尤其是透過全球能源主導地位」。川普還補了一句,要「讓美國再次富裕」。最終,財政委員會在2025年1月21日多數通過提名,參議院也在1月27日以68票對29票確認班森特上任。
現在,班森特跟著川普在推動美國的「黃金時代」,「3-3-3計畫」的三支箭也朝著目標前進。川普回白宮這半年多,透過削減預算和支出,財政赤字在慢慢下降,但成果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來的。
第二季GDP確實達到3%,不過製造業偏弱,加上關稅帶來的風險,未來還有不確定性。能源方面,政策在推能源獨立,但戰爭和地緣政治因素還是會攪局。總的來說,三支箭在飛,但到2028年能不能射中靶心,還得看後續。
班森特特別看重美元的地位,認為這是美國金融實力的核心,一直強調美元必須保持強勢。之前有人猜美國可能為了出口或還債讓美元貶值,但在他主導下,這些說法似乎站不住腳。他認為美元是美國所有優勢的根基,削弱美元等於自找麻煩。有次採訪被問到美元政策,他直接說,美元的事他和川普說了算,別人的意見都不重要,態度很強硬:他是財長,美元得按他的想法走,必須強勢!
班森特上任後,很少露面,直到關稅戰開打才開始引人注目。
不慍不火 主導鷹派談判
川普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經濟戰,而班森特作為他的財長,儼然是核心軍師。上任後,他在關稅和對中經貿上的操作,讓全球都盯著他。4月2日,川普宣布「解放日」要推高額對等關稅,但隨後暫緩90天。有人說,這是因為市場牛市正旺,班森特緊急跟川普商量後,提出的穩市策略。
班森特很清楚,新政府的激進政策可能嚇到華爾街,但他似乎願意幫川普穩住局面。從這時起,他開始走到臺前,解釋川普經濟政策的邏輯,說「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關稅不只是為了重振美國產業、吸引外企投資,更是外交工具。他也毫不掩飾強硬態度:「關稅就像一種沒明說的經濟制裁。如果不滿中國的過剩生產傾銷市場,或者貨幣操縱,就可以用關稅或制裁回應。」他把政策和理念講得清楚又平和,市場果然穩住了,看來華爾街的精英們真會看他的臉色。
談判到期後,美國對68個國家和歐盟調整了新關稅,但美中貿易談判卻卡在那,中方使出「拖」字訣。班森特在這過程中展現了他的沉穩,每次談判後都一臉淡定,說進展順利。面對中國這個經濟巨頭,他絲毫不怯場。第三輪談判後,他平靜的說:「中國是史上經濟失衡最嚴重的國家。」還順便點出中國買了90%的伊朗受制裁石油、向俄羅斯賣了150億美元的軍民兩用技術,警告如果繼續買俄羅斯石油,「制裁力道可能從0到500%」。美國媒體直接稱他為「談判高手」。
何出此言?因為這位前華爾街精英不只談利益,還懂得從多角度打造公平的營商環境。他直言中方在談判中處於守勢。目前美中貿易談判還在膠著,表面平靜,內裡風雲變幻。川普放話,中共黨魁習近平想見他,但關稅談不攏就不見,這給了班森特極大的底氣,讓他在談判桌上更顯從容。
這就是美國第五號人物、財長班森特的故事。作為一個專業又敢於開創的財長,他的每一步都可能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至於他和川普能不能帶美國迎來「黃金時代」?這得看三支箭能不能射中靶心。經濟成長和赤字控制有了起色,但製造業疲軟、關稅風險和地緣政治的變數還在。班森特對美元強勢的堅持,和他在談判桌上的穩健,確實讓人看到他的能耐,但未來幾年,全球經濟的複雜局勢,也會是個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