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車過村庄 甘蔗香話童年

在雲林斗六,許多老一輩的人一提起「五分仔火車」,臉上總會泛起一種說不出的笑意。那不是什麼觀光火車,也不是卡通影片場景,而是真實存在於他們童年生活風景裡,一列列載著甘蔗的黑色蒸汽火車,像牛一樣慢慢的穿過村頭田尾。
「那個年代啊,糖廠是整個地方的大主角,火車也是。」文史工作者陳南榮如是說。他今年七十幾歲了,從小就在甘蔗田旁長大,熟悉的聲音、味道,迄今歷歷在目。
鐵道不是隔離 是日常的路
照片裡,一位媽媽牽著兩個孩子站在田邊看火車,那是1970年代斗六市近郊的日常光景。陳南榮說:「那時五分仔火車經過民生南路,經過斗六鎮西國小後面,大家都知道時間,準時等火車經過,像等一齣戲一樣。」
不像現在高鐵與捷運都被圍得好好的,早期五分車路線就在家門口。村民在田裡幹活,旁邊就是軌道。小孩放學回家,看到火車來,就跑過去看,有的時候還會偷偷「抽」幾根白甘蔗下來啃。
抽甘蔗 抽的是一種親切感
陳南榮笑著說:「小時候看到甘蔗車經過,最開心的就是去抽甘蔗。有時候剛好火車開得慢,我們就伸手去扯,工人看到會喊:『好了,囝仔,麥抽啦!』但他們嘴硬心軟,其實也不太會管你。」
這不是偷,而是一種默契。糖廠的工人知道,這些孩子不壞,就是想吃個甜頭。那是糖的年代特有的溫柔,在制度與人情之間,還有一點空隙可以呼吸。
影像記錄下的時代證據
老照片畫面裡的每一幕都像時間凝滯一樣。有火車經過平交道時路人駐足的身影、有冒煙的蒸汽頭車、有站在車尾吆喝的鐵道工、有牛車與火車同框。那是當時臺灣農村真實的日常。
如今糖廠多已停產,五分仔鐵道多數拆除或荒廢。年輕人或許沒有感覺,但對老一輩來說,火車聲是鄉愁、是童年,是日子的節奏。
陳南榮說:「那不是什麼偉大的歷史,但是我們活過的歷史。火車是小,我們的故事是大。你問我想不想它?我不會特別想,但我每次看到照片,眼睛就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