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蕙瑾「荷顏悅色」 在雲林縣斗六文化觀光處開展

以「荷顏悅色」為題的個展,即日起於雲林縣斗六文化觀光處 1 樓展覽室正式展出,展期至 10 月 15 日止。此次展覽由畫家李蕙瑾策劃、主題統整,作品風格兼具東方意境與西方油畫材質,展現她對生命、時間、存在的感悟。開幕儀式安排於 10 月 4 日(週六)下午 2 時 30 分,歡迎鄉親與藝術愛好者踴躍蒞臨。
這次展出的作品涵蓋李蕙瑾多年累積的創作,從含苞待放、盛開、凋零到花落,她將整個荷花的生長循環比擬人的一生。她曾說:「我把它的含苞待放,還有它的盛開,還有它凋零……整幅畫其實都融入在這個畫作裡面……整個過程也是像我們的人生。」
從這樣的視角出發,她不僅是描繪花的樣貌,更試圖透過花的生命進程,讓觀者看到人、萬物與流逝之間的共鳴。
生命的流轉 精神內涵比畫技更重要
李蕙瑾強調,她希望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觸及那份她心中的「善良」與「初衷」。在她眼中,善良是美能持久的關鍵,是人性深處的一盞明燈。她曾這麼說:
「保持初心,然後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善良可以讓你的美持久,也可以永恆。」
在她的創作過程中,技巧雖然重要,但往往被精神內核所服務。花開、花謝不僅是視覺的美感,更是她對生活、對存在、對無常的省思。她提到,有些畫面若過於具象,只會變得「很呆」,好久看下來會失去活力;所以她傾向在畫面中讓線條、點綴、金色線條、真金細節等元素,都能帶出「活著的感覺」。
她把這樣的生命觀念,化為畫中流動的意境、光影與虛實。
「畫面中的線條、出戲,要讓人感覺是一幅很活的畫。」
除了花,這次展覽中也有佛像題材的作品,像是在疫情期間,她以佛像手捧蓮花的造型來祝福人間平安。她認為佛與萬物是同在的,人若能以藝術的方式把佛與自然融合,就更能讓人從中體會心靈的提升,而不只是單純的宗教崇敬。
技巧與材質 油畫融合東方逸趣
在材質選擇上,李蕙瑾以油畫為主,認為它具備保存力強、色彩厚實、不易泛黃等優點;但她不滿足於西畫的外在形式,而是把東方的意象、線條、虛實、留白觀念融入其中。她說:
「我不是用油畫就要畫西方的東西……即使我用油畫跟東方的那個意象結合,也是蠻不錯的。」
這樣的融合思維,在她畫面中常常可見金色線條的點綴,她也提到這些是真金挑線,是她願意「不惜重本」去呈現的細節,以創造出一種神秘感、富麗感與深度。這樣的點綴不只是裝飾,而是構築她畫面意境的一部分。
儘管技巧與材質不可或缺,但對她而言,畫技是為了支撐那份內在的「情感」、「思維」、「感動」;最終她希望觀者能「讀到畫裡那個內在的精神」。
個性與心性 願為善良留下印記
她談到她不只是把畫賣給人看,更希望把她的那份善意、那顆溫柔、那份平和的態度傳遞出去。她說:
「你永遠都是保持一種很好的心態,你就會看起來年輕很美好。」
「生命不管在哪一個過程,盛開或者凋零,其實都是美的,因為那就是我們必走的人生之路。」
這樣的話語,與她的畫作主題合拍,也讓人感覺這不只是一場視覺展,更像是一場對話:畫家以花為喻、以時間為線、以善良為核心,邀請觀者進入她的思考與情懷。
她也提到,在疫情期間許多既定的計畫被打亂,她就選擇在自己的空間裡完成那些畫作,將那些困頓、不確定,用創作去整理、去給自己一個出口。佛像與荷花的融合,是她試圖把祝福帶給世人的方式。
她說:「我希望藝術品……能帶給人家正面能量的提升、內心智慧的成長」
這樣的信念貫穿在每一幅作品中。
展覽特色與社會意義
本次「荷顏悅色」個展在斗六展出,對於在地文化推廣乃至觀眾與藝術家的互動都具有意義。展覽主辦單位與地方文化機構合作,希望藉由這樣的展覽,讓更多鄰近鄉鎮的居民有機會親近油畫與深度藝術。
雖然本展期僅兩週有餘,但展出件數、作品類型豐富、題材多元,是李蕙瑾多年來作品的一次整體呈現,也是她精神世界向外的梳理與拜訪。她的初衷不是為了聲名,而是為了讓這些有感觸、有寓意、有情感的作品,有一個與人相遇的場域。
對許多觀眾來說,這不只是看畫那麼簡單,而是被引導去思索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存在與自己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