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策與中國轉型 全球再生能源預測下修

國際能源署(IEA)週二(10月1日)發布最新報告,下調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增長預期,歸因於美國川普政府的政策變革與中國市場轉型。
報告說,「全球範圍內,我們把2025至2030年的再生能源增長預測較去年下調5%,以反映2024年10月以來政策、監管及市場的變化…我們預期,2025至2030年間投產的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減少248吉瓦(GW)。」
報告還表示,與去年的預測相比,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將減少近850太瓦時(TWh),下修幅度相當於印度年用電量的一半。
全球增長放緩美國下調近50%
IEA報告指出,全球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預計2030年前增長4,600吉瓦,低於去年預測的5,500吉瓦,下修幅度達5%,反映2024年10月以來政策與市場變化。 太陽能將貢獻新增容量的80%,但美國預測下調近50%,主因川普政府提前終止聯邦稅收優惠,並加強監管變革,影響風電與太陽能項目。
IEA補充說,中國從固定電價向競標機制轉向,正在影響項目經濟效益,致使中國市場再生能源增長預測值下調。
再生能源將成最大發電來源
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未來數年,全球再生能源增長將由太陽能主導」,成熟市場持續擴張,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及東南亞國家將迎來爆發性成長。 儘管面臨挑戰,再生能源預計2025年底(或最遲2026年中)超越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發電來源。
報告強調,太陽能光伏(PV)及風力渦輪機所需的稀土供應鏈仍高度集中於中國,至2030年關鍵生產環節占比將維持90%以上,供應鏈安全面臨風險。
律所Latham & Watkins認為,川普總統2025年的《大而美法案》(OBBBA)強化了「受關注外國實體」(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 FEOC)規則,取消涉及中國實體的清潔能源稅收抵免,阻止中共影響供應鏈。
美國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9月接受BBC訪談時表示,川普政府對歐洲依賴中國再生技術「深表憂慮」,強調「中共可能掌控你的能源系統運作」。 他在X平台發文稱,「即便將整個星球覆蓋太陽能板,產能也僅能滿足全球20%能源需求」,並批評「政客將電力與能源劃上等號的錯誤」。
川普也猛批風力發電為「史上最昂貴能源」。川普9月23日在聯合國向世界領袖發表演說時指出,該產業導致利潤流失,需依靠「龐大」政府補貼才能持續運作。
中國仍堅持燃煤路線
儘管再生能源為中共把持,中共卻堅持燃煤路線。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2月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啟動94.5吉瓦燃煤電廠建設,創2015年以來新高,並恢復3.3吉瓦停工項目。
CREA研究員齊秦(Qi Qin,音譯)表示:「中國(中共)當前推動新建燃煤電廠,主要是受產業利益驅動,這些勢力正以能源安全為幌子,擴張燃煤產業。」
IEA7月表示,中國乃至全球煤炭需求仍然主要用於發電,但中國的工業用煤規模,特別是在鋼鐵與化工領域的用煤規模,「足以影響全球趨勢」。煤炭產量預計將於2025年創下新高,兩國都依賴煤炭來確保能源安全這一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