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佳秀大墩個展 以童心塑土,以泥寫人

走進台中大墩文化中心的展覽廳,一整排泥塑小童靜靜坐在玻璃櫃中:有的張嘴大笑、有的偎依、有的躲藏、也有的趴在茶杯邊熟睡。這些作品沒有華麗的詞彙,卻能讓人一眼感受到溫度。這是南投陶藝家洪佳秀的個展《秀人土土》,她笑說:「我不想講太深奧的道理,我只是跟我的陶偶對話而已。」
與泥為伴的日常
洪佳秀原是小學教師,十年前退休才全心投入陶藝創作。她說,自己不擅長人際應酬,「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跟自己的陶偶對話。」那是一種靜靜的相處,也是一種心靈的傾聽。
她的作品幾乎都以「童年」為主題:「抱哥哥、偷看、捉迷藏、睡午覺、喝飲料、玩手機。」「小孩子是最純真可愛的,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童年的表現。」她指著一尊正在玩自拍的陶偶笑說:「現在的孩子,一拿到飲料或手機,就是最快樂的人。」
對洪佳秀而言,這些童趣的動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沒有什麼哲理,我只是把日常看見的東西,用泥土表達出來。觀眾一看就能懂,也能會心一笑,這樣就夠了。」
作品裡的溫度
洪佳秀的創作,像一面映照時代的鏡子。她談起作品〈不要長大〉時特別感慨:「我們小時候被教要聽話、要柔順,可是長大後環境又變化太快,好像要一直改變自己。那種期待長大、又害怕長大的矛盾,我都放進作品裡。」
她用一隻變色龍象徵「社會的多變」,讓孩子的天真與現實的壓力在陶土上對話。這樣的表達方式既直白又深刻,「我覺得那種掙扎是每個人都有的。我也一樣,我想讓作品被看到,但又怕大家的目光都在我身上。」
這份誠實,使她的雕塑有了獨特的生命感。孩子的笑容、皺眉、甚至張口的瞬間,都像被時間定格的情緒。她說:「我希望作品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呼吸。」
「秀人土土」 那是最真實的自己
這次展覽的名稱「秀人土土」,來自她先生的一句話。洪佳秀笑說:「有一次我跟人家介紹自己,說『我是人土土的佳』,結果被校長笑,讓我難過了好久。後來我先生說,那你乾脆用『秀人土土』當展名吧。」
「秀」是她的名字,也代表展現;「人土土」則象徵她與土地的親近。她說:「我就是個很直接、很單純的人,常常會受傷,但我覺得『人土土』很好,就是最貼近自然的自己。」
她把這份真誠變成創作的底色。作品不追求技巧的誇張,而是捕捉生活裡微小卻動人的瞬間。「我希望觀眾看到作品時,可以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或是那份單純。」
從教室到陶桌的轉身
洪佳秀曾在學校任教多年,學生與泥土是她一生兩個最親近的對象。南投縣德興國小校長陳建佑,也是她的先生,他說:「她退休後,每天跟泥土在一起,就像重新找回快樂的孩子。」
陳校長回憶,洪老師的第一次展覽是以義賣方式舉辦,所得全數捐出。「她把這份熱愛回饋給幫助她的人。」他說,從教育到創作,她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生命,「她的每件作品都有她的能量與喜愛,我覺得每一件都動人。」
他笑說,自己有時得當「煞車手」:「我常提醒她時間太晚了該休息,她做陶時常常忘記時間。那種專注,是她最享受的境界。」
讓泥土說話
洪佳秀說,陶藝改變了她的生活節奏,也讓她重新看見自己。「我以前只覺得雙手是煮飯、打掃用的,現在它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小生命,這是最大的成就感。」
她不談風格,也不談市場。她說:「我只是想讓泥土說話。當泥土成為生命的語言,人就更接近真實了。」
她的展覽《秀人土土》,沒有巨大的雕塑,也沒有燈光效果,只有一個個安靜的孩子——他們在笑、在等、在夢裡翻身。
正如她所說:「我沒有要說什麼大道理,只希望觀眾看著他們,能微笑一下,想起自己最單純的那一刻。」
展覽資訊:
洪佳秀陶藝個展《秀人土土》
展期|即日起至10月29日
地點|台中大墩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