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霧裡看花談弱視
學齡前的幼童,走路易跌倒,易撞到東西,看電視坐很前面,做事不專心,所寫的字,字型不好,常揉眼、眨眼、瞇眼,看東西頭斜一邊或眼睛斜一邊。要小心,檢查一下視力,查看是否有弱視。
弱視占兒童人口的2~5%,單眼弱視比雙眼多。一般三歲視力0.6,四歲0.8,五歲1.0,六歲1.2。視力的發育期一至二歲最快,四、五歲達到高峰。六至十歲幾乎定型。
治療弱視的黃金期是三至六歲。超過九歲難治,日久視物的立體感漸喪失。
弱視是眼球內外組織都正常,用眼鏡矯正焦距,也看不清物像,也就是說攝取物體影像的過程沒有問題,在大腦皮質枕葉視覺中樞的成像有問題,看不清。《內經》說:「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而能視。」視力的發育和全身系統都有關係。又說「目為肝竅」,肝又主藏魂,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
視力的好壞,肝經系統是主要關鍵。養肝必先顧好脾胃。眼瞼下垂,「脫窗」斜視所造成的弱視,是後天脾胃生發之氣弱。脾經主導肌肉系統,視力須透過眼肌來調控,須要脾氣強。又說「肝受血而能視」,肝又主藏血。營養物質的充實,加上脾氣的運化,視力系統才有能量啟動。類似照像機鏡頭功能的瞳孔,屬水輪;以及大腦皮質的作用,都是腎氣所主導,腎主髓海之精,先天之本。生長發育都與腎氣有關。弱視者大多先天潛在有腎氣不足之象,先天白內障或遺傳所造的弱視,多是腎精不足所致。
肝主怒,懷孕時,或餵母乳時,情緒不好,肝經疏泄作用會受影響。受到媒體影響,幼兒從小學到用「武力」索取想要的東西。當人一生氣、哭鬧、情緒激動,視力就模糊。當小孩常用此方式表達情緒,易傷肝氣。
晚睡傷肝氣,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經絡循行走到膽肝經。夜臥,血要歸肝,血液順著肝門脈和靜脈回到肝。
此時也是肝膽經進行人體生化功能的修護。「肝為將軍之官」,也就是肝要領導解毒,驅除外來敵人病毒細菌的作戰。又「肝為罷極之本」,太疲勞易傷肝氣耗損肝醣。現代的媽媽不但懷孕時晚睡,產後也讓孩子成長最需要睡眠時期也跟著晚睡,加重肝的負擔。
現代的小孩,很小就背著父母沉重的期望,望子女成龍成鳳,常用影像學習,過早過度使用眼力,過早寫字,紙張雪白反光,燈光太強,近距離的活動很多,看電視、打電動。父母可做一試驗,晚上把燈關了,觀察孩子所看的電視、打的電動所發出的光,多強、多刺眼。所以要限制玩、看的時間。
用聽的學習對大腦的刺激比看的效果好。眼睛周圍的穴位都可治療眼病,但是小孩不易按穴,好動,易按到眼珠不舒服而不肯乖乖給人按。
揉按或溫灸下列穴位五分鐘。
1、大骨空:位於手拇指背面,中節,關節橫紋中點。
2、小骨空:位於手小指背面,第二節,關節橫紋中點。
3、命門穴:從肚臍對到腰脊正中點。
揉按穴位採遊戲方式,小孩較易接受,亦可訓練孩子看鼻尖五秒,再看前方五秒,每次作三遍。
飲食調整:
- 少吃辛辣、刺激、重口味、冰涼的食物。
- 用胡蘿蔔和蘋果打汁早上喝100~200c.c.。
- 黑豆,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B,有解毒、強肝、補腎明目的功能,和紅棗,一比一的計量煮茶喝。
- 選用青仁黑豆,外皮黑,內肉青綠。
- 青皮鴨蛋補肝,加菊花、桑葉煮汁喝連蛋吃。
- 菊花、桑葉都能使血管擴張,加養肝的枸杞煮汁當茶喝。
- 枸杞、桑葉少量先煮半小時切火後放菊花燜十分鐘。
- 羊、豬、牛、雞的肝所含胡蘿蔔素很多,可補充維生素A、B12。
古人常以羊肝為明目藥品。現代因抗生素的濫用,比較不敢吃肝臟。
用羊肝燉枸杞,喝湯就好。膽汁產自肝中,膽汁對眼睛的功能更甚於肝,民間多用蛇膽治眼病。
「肝」字,月旁有個干,是樹幹的意思,肝在五色上主青色,在五行上肝屬木。賞鳥學會的成員很少患有白內障及老花眼,因為他們常作眺遠的活動。也就是說,眼睛要好,要常看綠色的植物,多接觸大自然。
弱視可藉由針灸治療,嬰兒八個月大就可以開始接受針灸治療,也可服養肝強腎補脾的中藥治療,不論針灸、吃藥,視力保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雙好眼力、會說話的眼睛,是要付出代價的。
弱視的針灸治療
現代科技帶來很多便利,也附送很多代價,例如幼兒的弱視,兒童的近視在成倍的成長。弱視越早治療越好,六歲以前治癒的希望近九成。
謝姓小朋友,男生四歲,由住在高雄的阿公、阿婆帶來,說孫子視力只有0.1弱視,問我能不能治?一面講,一面心疼小孩的身體,擔心以後會看不見,心急如焚!小孩的眼球角膜都尚未定型,隨著年齡增長,度數也會隨著加大。我告訴他們:「小孩年齡越小,療效越好,六歲以前治癒有希望。先決條件,看你們有沒有辦法配合,捨不捨得孫子哭,有沒有毅力,一定要針灸配合吃藥,每週至少一次,不能中斷。」從南部來中部到底遠了點!也建議他們在高雄就近就醫。因為阿公、阿婆、爸媽和阿姨都是我的病人,他們決定一試。
作為一個醫生,最心痛又很挫折的是:明明這個病是可以治的,或是可以控制的,卻因為怕針或者怕藥苦,治療一半就放棄。有些近視或弱視的小孩,眼睛度數有進步了,可是家長,尤其是媽媽,看孩子哭心疼,或者熬不過孩子的哭鬧就放棄了,錯過了黃金時間,付出一輩子的代價!
其實針灸時,孩子的害怕是來自大人的恐懼,小孩子在針的時候大哭,針完後,就什麼感覺都沒有,就在旁邊玩了。小孩的針灸,要目如電,心如髮,絲絲入扣,當小孩還來不及感到痛就已針好了,大約在三至五分鐘內可全部下針完成。如果孩子肯來三次,大概就不怕針了。
針灸處理:
- 促進頸部循環:風池、百會穴
- 補肝血疏膽氣:三陰交、光明穴
- 促眼部循環:攢竹、陽白、太陽穴
- 增強視力:睛明、瞳子髎、絲竹空穴
不是每次都針全部的穴,小孩子好動,下針後常常幾分鐘就掉針了,而同一穴位不宜重覆刺激,所以有多個穴位選用。小孩為純陽之體,針的傳感快,效果好。
這兩位阿公、阿婆真的為孫子的健康橫下心了,精神令人敬佩,很少遇到如此明智的長者。他們聯合在旁邊跟孫子說道理,半哄半騙的試針幾針,結果孩子大哭一場。他們從高雄開車到我服務的診所要花四個小時車程,來回八小時,加上候診時間要耗上一天。
第二個禮拜,阿公真的又載孫子來了,這一次可不一樣了,哭著不肯針,兩位大人抓著小病人才完成針灸治療,接著第三週也吵鬧,第四次就乖乖的針了,他的爸媽有時也用講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效果很好。
最後驗收成果,回到眼科醫生那兒檢查視力,度數1.0。過了六年,我自己開業門診,孩子的阿姨帶小病人來看腸胃的問題,我問他,眼睛度數如何?他很高興的用手比說:1.0正常。
——摘編自《按開人體的竅穴位玄機妙用》,(博大出版提供http://broadpressin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