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假訊息成恐慌 立委:政府應建立應對機制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4日審查「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不少立委關切政府在AI政策上的推進。立委游顥表示,國際已將AI技術納入國防系統,但我國卻缺乏跨部會協調,認為AI生成的假訊息,可能造成社會恐慌,所以政府應盡速建立應對機制。
游顥質詢時表示,AI在高風險場域的監管機制,不能等到法案通過後才建立查核與撤銷制度,尤其AI已廣泛應用於醫療、金融、司法及智慧交通等敏感領域。
游顥指出,目前國際趨勢已廣泛將AI技術納入國防系統,但我國相關機關卻缺乏跨部會協調與企業盤點,且AI生成的深偽影片與假訊息已造成社會恐慌,認為政府要盡速建立更明確的跨部會應對機制,不應僅由國防部單獨面對。
對此,數發部常務次長葉寧表示,目前各主管機關已有相關監管機制,如,AI醫療工具需經衛福部審核,銀行業AI應用則由金管會負責監管與申訴處理。至於AI相關草案已完成部分,會盡快行政審議,努力加速推進,爭取送出行政院版。
立委吳宗憲表示,起初推草案時,歐洲才剛通過基本法,過去了1年多,台灣依然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況且,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而在AI世代之下,若採用全球認可的法制框架,不僅有助於台灣融入國際市場,更能讓產業合作夥伴看到台灣推動AI政策的決心。
吳宗憲指出,這次由他與其他立委所提議的草案版本有四個重點方向,以人為本、多元包容、永續發展,及值得信任,而這部草案也橫跨將來人工智慧發達以後,人類與機器之間如何協調問題,包括如何保障失業人口、強化個資保護等,在他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裡,都有特別規範。
他續指,人工智慧的發展是瞬間成型的,若法制推動總是延宕,沒有往前踏一步,台灣完全無法跟上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產業需求,所以希望將來的AI基本法能夠推動跨部會規劃、產業發展、科學研法等,同時帶動國家整體數位轉型,造福台灣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