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規劃4年編100億 發展台灣機器人供應鏈

行政院15日擬通過國科會提出的「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4日指出,2026年起國科會4年將編列新台幣100億元、國發會也會編列10年100億元預算,建立台灣AI智慧機器人產業,盼能打造本土新創品牌。
吳誠文表示,總統賴清德宣示將台灣打造為人工智慧之島,國際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曾說,機器人是AI發展重要指標。他說,有別於台灣既有的機械手臂,智慧機器人需要結合AI與機械,國科會希望由政府引導民間投資、研發,並扶植新創公司。
吳誠文指出,智慧機器人製造基地將位於台南柳營科技園區,工研院也預計在六甲設立「機器人研究中心」,今年就會啟動,台灣藉自身晶片優勢,可望迅速發展完整的機器人供應鏈,目標是建立自有品牌、行銷國際。智慧機器人有機會創造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他預估,智慧機器人產品將在2年內問世,政府第一階段將鎖定智慧醫療、旅宿餐飲等較缺乏勞動力的產業,下一階段則鎖定智慧無人載具的研發。
由於美國等國際大廠開始尋求科技領域的「非紅供應鏈」,吳誠文認為,台灣一定要堅持主權AI、把資料留在台灣,否則民間只能向美國或中國購買,可能會有資安疑慮。目前台灣部分算力與輝達合作,未來雲端服務也會與亞馬遜AWS、微軟、Google等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