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如何逼出? 學者:囤房稅仍是尚方寶劍

根據主計總處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全國空閒住宅率高達18.5%。(記者陳柏州/攝影)
根據主計總處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全國空閒住宅率高達18.5%。(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根據主計總處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全國空閒住宅率高達18.5%,臺灣呈現「高房價所得比、高空屋率」並存的奇特現象。學者認為,囤房問題導致少子化、房價愈來愈貴,如果希望將空屋逼出,囤房稅仍是尚方寶劍。

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近日舉辦「房價與稅制論壇」,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表示,根據主計總處2020年全國住宅權屬(Housing Tenure)資料統計,自有住宅占比為78.6%、家人擁有6%、租用10.9%,以及配住與其他4.5%,而財政部數據顯示,其中擁有4戶房屋以上的大戶,從2013年的27萬人竄升至2019年的31萬人。

林左裕指出,囤房問題日趨嚴重,這是造成房價上漲、少子化的原因所在,但政府能做的不是真的一次性打房,因為這對政府資產、銀行抵押貸款等都有不利影響,基本上是希望能夠穩定房價。

林左裕表示,臺灣房屋持有稅和全球相比非常低,導致「囤空房」的情況頻出,但如果包租公囤房是為了出租,不是「囤空房」,而是正常合理的投資活動,甚至有可能拿出來當社會住宅,應該要給予鼓勵,多房並不是一件壞事。

不過,他強調,應以正面態度看待中央或各地方政府近期拋出的囤房稅議題,去分析囤房稅的力道要做到什麼程度,但部分地方政府認為第4戶以上才叫做囤房,只能說是「拍拍蒼蠅而已」。

除此之外,林左裕認為,「炒、囤房」若沒有出租行為,僅空房藉由低持有成本來賺取轉賣價差,最終接手的通常都是年輕族群,勉強購屋後要省吃儉用,排擠其他消費能力、養兒育女的意願,可以說是「世代間的零和遊戲」,對於臺灣經濟的總產出來說,毫無貢獻。

許多人認為買房可以抗通膨,但是通膨實際上是政府為了經濟成長,多年來施行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的結果。林左裕表示,臺南之前有人連夜排隊買預售屋,臺南市地政局局長陳淑美一查發現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太太們來買的,也就是說疫情影響資金回流臺灣,導致房價所得比持續拉大,都是目前社會現存的問題。

此外,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指出,運用稅捐手段治理房市,要考量到稅費轉嫁、閉鎖反應、妨礙正常投資等副作用,不宜「一刀切」把私法人、換約者都當成炒房客,也不宜利用缺乏標準的「炒房」之名,以刑罰處置人民。

炒房歪風必須遏止

內政部地政司司長王成機只表示,國內因經濟成長穩健、資金充裕,加上近期通膨壓力影響,房市也持續上揚,近年出現不少房屋數天內完銷、房價如同「失速列車」的新聞,民眾預期心理又導致一波房價恐慌性上漲與搶購潮。

為遏止炒作房價歪風,王成機指出,政府針對不同炒作手法制定對應政策,對於預售屋換約轉售牟利、影響價格和房市秩序規定,預售屋契約買受人不得讓與或轉售,且不得刊登相關廣告。

至於投資客炒房團,王成機說,炒房團利用換約轉售哄抬房價,製造不實銷售資訊影響交易價格、營造排隊搶購假象等行徑,未來將嚴格禁止。若私法人購入住宅進行投資,將採取許可制,並且在移轉登記後,限制屆滿一定年限後才能移轉。

延伸閱讀
新竹市跟漲囤房稅 2023年開徵
2021年12月26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