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川普關稅綁國防 立委:一起談對台更有利

外媒近日曝光美國一份內部文件,美國官員曾以關稅作為談判工具,要求多個鄰近中國的國家強化防務合作,包括要台灣增加軍購、敦促韓國提高國防預算至占GDP 3.8%等。立委林俊憲10日表示,不管有沒有關稅問題,台灣都需要提升國防,關稅與國防綁在一起談對台灣更有利。
根據《華盛頓郵報》9日報導,美國政府一份長達8頁的「補充談判目標」清單文件顯示,美國透過關稅進行的談判範疇,比外界所想還要廣泛,美國政府官員曾研擬敦促台灣、印度、印尼等多個政府,增加國防開支或是購買更多美國軍事裝備。
談判內容涉及軍事基地等「傳統上不會出現在貿易協議中」的項目,情況非常罕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在貿易協議裡看到這種要求。在談判桌上,你通常不會談這些事。」
要求台灣增加向美採購軍備
台灣部分,美方曾評估藉由談判要求台灣增加向美採購軍備,加強台灣防衛能力以牽制中共。對此,外交部回應,未接獲任何以關稅談判綁定軍購的正式要求,台美軍售合作一直依據國防需求及既有溝通機制推進。國防部則強調,軍購評估嚴謹,會考量威脅情勢、作戰需求與預算,不會受非軍事因素影響。
台灣安全政策專家則表示,川普政府靈活運用經濟與軍事雙重籌碼施壓,對小型盟友而言即使未直接落實於協議,也帶來不小壓力和外交挑戰。這反映美國對台政策的複雜性,以及在美中競爭架構中台灣所面臨的多重風險。
林俊憲則表示,對台灣而言,就算沒有關稅問題,台灣仍然需要提升國防力量,購買美國更多的自我防衛的先進武器。
林俊憲表示,若關稅談判跟國防議題綁在一起是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對台灣而言反而更有利,因為台灣本來就準備要增加國防預算在GDP中的占比,綁在一起談代表美國將出售給台灣更多的防衛性武器,不僅提升國防力量,也符合台灣國家安全的需要。
這份文件也揭露了美國對其他國家的類似要求:
韓國:美國希望其國防支出從2024年占GDP的2.6%提升至3.8%,並要求韓國提高對駐韓美軍的費用分攤比例,以加強對中共的遏制效果。
韓國總統政務首席祕書官禹相虎7月29日證實,韓美關稅談判清單裡有包含國防議題,然而兩天後,川普宣布美韓達成協議時,並未提到國防開支部分。
柬埔寨:川普曾威脅對柬埔寨徵收高達49%的關稅,目的是希望柬埔寨政府同意美國海軍在雲壤海軍基地進行靠港和演練,以削弱中共在該基地的影響力。文件裡提到,美國希望柬埔寨禁止中共軍隊在雲壤基地以外的地方進行部署。
澳洲:儘管中國嵐橋集團已獲得澳洲達爾文港(Port Darwin)99年期租約,美方仍希望澳洲政府審查其營運安排。
文件提到,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希望澳洲政府發出「信號」,表明有意願審查達爾文港的營運安排;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今年在選舉期間承諾,要把達爾文港還給當地人。
以色列:美方要求以色列移除中國企業對海法港(Haifa)的持有權,因該港是美軍第六艦隊的停泊港口。
美國也對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阿根廷等國提出與中國軍事設施、通訊設備相關的要求。
此外,文件還顯示,美官員也在談判中尋求促使其他國家,向美國能源巨頭雪佛龍(Chevron)及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衛星通訊計畫「星鏈」,提供市場准入及政策優惠。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經濟計畫主任勒克(Phil Luck)認為,把關稅綑綁國安一起談,可以解釋為何大多數國家沒有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在他們眼中,這已不只是經濟競爭;他們擔憂我們(美國)會進一步升高局勢,並退出北約或改變駐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