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相聚在雲林鄉野之間 無意中成為觀光大使

8月10日清晨,雲林的空氣透著涼意。早上七點半,空拍達人Nina端出剛出爐的肉桂捲與香蒜麵包,香氣在屋內瀰漫,也喚醒了這群遠道而來的大學同學。這次原本只是小型的「避暑團」,最後成了十五人的跨屆同樂會,連多年未見的學長姐都現身,熱鬧程度超乎預期。
雲嶺之丘 雲霧間的笑臉
海拔1650公尺的雲嶺之丘,雲霧翻湧,像給群山披上了一層白紗。大家站在山巔的朱銘大師的雕塑旁,伸開雙手,或大笑、或比著姿勢,將笑容留在高空的薄霧中。有人說,這裡像仙境;有人說,更像青春時的我們,單純又自在。
沿著木棧道走進木馬古道,竹林從兩側傾斜過來,形成綠色的廊道,腳下是被落葉鋪滿的柔軟小徑。行走其中,不免讓人想起電影《臥虎藏龍》的場景。500公尺、600公尺……一路上,不同隊伍的學長姐在不同標記處「降落」,互相揮手打氣。
低語軒與藍腹鷴的驚喜
穿過蜿蜒的山徑,來到特別的「低語軒」。它是座飛碟造型的平台,坐上去仰望,竹梢圍成的天空像是綠色圓頂。就在這片寧靜裡,意外遇見一對藍腹鷴從竹林深處走出,藍色與紅色的羽色在綠意間閃動,讓人屏息。手機拍照聲此起彼落,那一刻,像收到山林的秘密禮物。
五元二角 雲林的另一種高度
雲林石壁的「五元二角」景點,以獨特的地形與眺望視野聞名。站在觀景台,層層山巒遠近交錯,霧氣在樹梢間流動。這裡不只是拍照的好地方,更像是一種象徵——在不同人生階段,依然能站在一起,看向同一片風景。
豐泰基金會 雲林虎尾鄉間的溫度
其實前一天,大家搭高鐵來到虎尾會合,就已經來到豐泰基金會參訪了。從教育、文化到體育,基金會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回饋鄉里。館內的展覽與故事,讓人看見雲林不只是農業大縣,更有深厚的人文力量。
離開基金會後,大家到大埤鄉的「雞舍咖啡廳」用餐。前身是廢棄雞舍,如今被改造成綠意盎然的咖啡空間。木桌、植栽、窗外的田園景色,讓人忘了時間。咖啡香、蛋糕甜,伴著彼此的笑聲,這頓午茶也成了旅程中最溫柔的片段。
歡樂與感謝 留在雲林
這趟旅程,天氣好、風景好、吃得好、住得好,更重要的是——人最好。有人感慨,這次不只是旅行,更是一次難得的重聚;有人說,走在竹林裡的每一步,都像重走一次青春的路。
Nina收到同學們在社群上的留言與感謝。有人謝謝Nina的熱情招待與精心安排,有人感謝這群熟悉的面孔一直在身邊。照片裡的笑容真切,像雲林的風,輕輕吹過心田。
雲林或許不在旅遊熱門排行榜的頂端,但對他們而言,這裡的山、這裡的竹林、這裡的人情,已經在心中佔據了一個不可取代的位置。當車子駛離山區,霧氣在後視鏡中漸漸散去,他們知道——這段相聚的時光,會在記憶裡長長久久。Nina這位來自台中的雲林媳婦,藉由多年的空拍分享,讓大學同學們慕名而來,也帶著滿滿的收穫與歡樂回去,無形中成為雲林觀光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