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房價所得比 北北宜囊括前三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數據,北台灣以台北市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最高,中位數約113.4萬元,但最近一季新建案均價也最高,每坪達83.9萬元。
北市中位數房型(45坪標準三房)總價約3,776萬元,換算每一家庭的房屋所得比高達33.3年,代表在台北市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33.3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
而新北市為北台灣三都家庭可支配所得最低的縣市,每戶僅88.2萬元,但新建案均價每坪39.7萬元,新建案房價所得比約20倍,購屋壓力指數僅次於台北市。
令人意外的是宜蘭縣,房價所得比位居北台灣第三高,家庭可支配所得為82.3萬元,新建案行情每坪23.1萬元,換算房價所得比為12.63倍。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指出,外來資金仍停泊在宜蘭不動產,但是宜蘭地區的家庭可支配所得並不高,導致購屋壓力節節攀升。
其他北台灣縣市的房價所得比排,名分別為新北市20.25倍、宜蘭縣12.63倍、基隆市11.17倍、新竹地區10.98倍和桃園市10.85倍。
何世昌分析,桃園購屋壓力最輕的,主要是工業產值全國第一,家庭可支配所得不亞於新竹地區的科技產業從業人員,然而近年電子科技業受分紅費用化衝擊,收入縮水,而桃園則在新建案價格上縮水,一來一往之間使得桃園市民的購屋壓力大幅減輕。
何世昌表示,房價沒有崩盤跡象,以現行低利率、資金豐沛的環境,若想靠房價跳水降低購屋壓力,實為緣木求魚。他建議,得靠政府努力拚經濟,讓家庭薪資收入出現大幅成長,購屋壓力才能進一步紓緩。◇
| 北台灣新建案房價所得比統計 | ||||||
| 縣市 |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基隆市 | 新竹地區 | 宜蘭縣 | 
| 家庭可支配所得金額(中未數)(元) | 1,133,742 | 882,414 | 933,188 | 797,875 | 906,120 | 823,077 | 
| 2016年Q4新建案每坪行情(萬元) | 83.9 | 39.7 | 22.5 | 19.8 | 22.1 | 23.1 | 
| 45坪標準三房總價(元)(不含車位) | 37,755,000 | 17,865,000 | 10,125,000 | 8,910,000 | 9,945,000 | 10,395,000 | 
| 新建案房價所得比 | 33.30 | 20.25 | 10.85 | 11.17 | 10.98 | 12.63 | 
| 資料來源:住展雜誌、主統總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