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人老腳先衰,中醫看肌少症
                「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人的衰老先從雙腿表現出來,年紀大的人,腳無力,走不遠,這裡痛那裏痛,腿腳不方便了,想去哪都去不了。
《內經》:「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雙腳有力,靠的是骨頭、筋、肌肉,分別是腎、肝、脾在管,骨頭強壯與否,骨髓是否充滿,全看腎氣充足與否。
骨質疏鬆就是腎精虧虛的表現,骨髓乃腎精所化生,腎精不足,骨髓自然沒辦法充滿骨骼,骨骼就脆弱,容易骨折。
肝血足不足,看筋就知道,肝血充足,筋柔軟有彈性,肝血不足,筋得不到濡養,就會乾枯、脆硬,容易受傷、斷裂。走路感覺關節僵硬,彎腰、下蹲都很困難,動不動就抽筋,都是肝血不足、筋失所養的表現。很多膝關節退化、腰椎盤突出、五十肩的問題,病在筋骨,往往和肝血不足有關。
脾胃虛弱,吃的再有營養,也吸收不了,這叫作虛不受補,肌肉得不到氣血的濡養,就慢慢萎靡、鬆弛、無力,老年人四肢肌肉萎縮,變得很細,沒有力量,是典型的脾虛之象,四肢的力量,源泉在於脾胃,脾胃健運,肌肉才能豐滿壯實,肌少症的核心病機,就是脾胃虛弱。
養好脾肝腎,腳就利索
想要腿腳好,養腎是第一要務,經絡暢通也很重要,經絡不通,就容易有痠麻脹痛,不通的原因,很多是因為寒溼,寒氣凝滯,溼氣重濁,寒溼之氣會讓氣血的運行像冬天的河流一般,緩慢停滯,因此保養上夏天不要貪涼,冬天要記得保暖。
因此,養好脾肝腎,把寒溼、瘀血祛除,一個培本,一個驅邪,才能真正的把腳腿保養好。
用藥上,可用「骨碎補」補腎強骨、「續斷、杜仲」補肝腎,強筋骨,這兩個是治腰腿痛的要藥;「牛膝」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將藥力帶往雙腳;「熟地」補腎精、「當歸、白芍」補血活血、養血柔肝,肝血足,筋自然就柔軟。這對一般性的腰膝痠軟、腳腿無力,輕微的骨質疏鬆,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