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僅一週 Z世代怒火推翻尼泊爾共產黨政權

2025年9月8日,抗議者手持尼泊爾國旗,在加德滿都國會大柚外舉行抗議活動,抗議政府的社群媒體禁令和高層貪腐。(Prabin Ranabhat/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9月8日,抗議者手持尼泊爾國旗,在加德滿都國會大柚外舉行抗議活動,抗議政府的社群媒體禁令和高層貪腐。(Prabin Ranabhat/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尼泊爾共產黨從「數位封鎖」走向「政權垮台」僅花費一週時間。長期執政的總理奧利因人民怒火化為大規模抗議,隨即於9月9日閃電辭職。專家表示,尼共政權的垮台,揭示政權腐敗、經濟困境與青年憤怒疊加時,即便看似穩固的體制也會瞬間瓦解。

9月4日,尼泊爾政府以「打擊假帳號」為由,下令封鎖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與X等26個社群平台,引發「 Z世代」(指「數位原住民」或「Zoomers」)年輕人強烈不滿,認為此舉等同於實施網路審查制度。

9月8日起,13歲至28歲的年輕世代開始上街,抗議政府打壓網路社群媒體,並與警方發生大規模衝突,造成至少19死、200傷。雖然抗議最初源於社交媒體禁令,但很快就演變成對政府腐敗和經濟困境的不滿。

9月9日,情勢急遽升溫,憤怒群眾縱火焚燒國會大樓、尼泊爾國大黨(Nepali Congress Party)總部,以及前總理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住宅,其他政要寓所亦遭波及。

儘管政府隨即解除禁令並實施宵禁,但民怨已不可遏止。尼泊爾總統鮑德爾(Ram Chandra Poudel)、尼泊爾總理奧利(Khadga Prasad Oli)都宣布辭職,奧利被民眾拍到疑似搭乘直升機逃亡,其餘高官也在路上遭民眾追打,成為過街老鼠。

2025年9月9日,在抗議活動升級之際,尼泊爾總理奧利宣布辭職。圖為2024年4月25日,奧利抵達加德滿都,紀念地震十周年2025年9月9日,在抗議活動升級之際,尼泊爾總理奧利宣布辭職。圖為2024年4月25日,奧利抵達加德滿都,紀念地震十周年(Prakash Mathema/AFP)

經濟困境與政治腐敗 是垮台遠因

對於尼泊爾政權突然垮台,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沈明室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任何政權被人民推翻,背後都有遠因與近因的交織。人民長期累積的不滿就像堆積的火藥,一旦有了導火線,便可能瞬間爆發。近期的印尼暴動是如此,尼泊爾政權的變天也不例外。

沈明室分析,尼泊爾動盪有幾項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經濟困境」。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生活水準下降,而與此同時,特權階級卻持續瓜分資源。高階官員與執政者為了鞏固政權,揮霍金錢收買支持者,進一步加深社會的相對剝奪感。當貧困青年眼看權貴子弟過著奢靡生活,憤怒自然不斷累積。

沈明室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再出現直接觸動青年利益的事件,例如網路封鎖,就足以點燃全面反抗。特別是在數位時代,網路輿論會迅速放大並催化不滿,最終轉化為街頭行動。尼泊爾的抗爭正是如此:國會大樓被縱火,總理與總統被迫辭職,甚至前第一夫人也在混亂中喪生,顯示民眾對腐敗政權的澈底否定。

2025年9月9日,抗議者聚集在加德滿都的辛哈杜巴宮(尼泊爾政府的主要行政大樓)。此前一天,警方鎮壓了抗議社群媒體禁令和政府腐敗的示威活動2025年9月9日,抗議者聚集在加德滿都的辛哈杜巴宮(尼泊爾政府的主要行政大樓)。此前一天,警方鎮壓了抗議社群媒體禁令和政府腐敗的示威活動(Prabin Ranabhat/AFP via Getty Images)

沈明室:尼泊爾變天 給中共敲警鐘

「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打著要照顧所有貧困的無產階級,實際上所有的共產黨政權都是特權階級」,沈明室說,當一個以反資本剝削為名的政黨,卻如此肆無忌憚的壓榨百姓,自然會引發激烈反彈。

「這次事件不僅是尼泊爾的轉折,也給其他共產黨國家與極權政府敲響了警鐘」,沈明室表示,當前的中共也深陷經濟困局,失業、減薪與生活壓力同樣廣泛存在。尼泊爾與孟加拉的政局動盪,無疑都對中共形成震撼與警覺。

不過沈明室也坦言,中國的情勢仍有不同。雖然近年來中國各地時有抗議事件,甚至有人喊出要求習近平下台,但在嚴密的城管、公安、武警與警察體制下,往往被迅速壓制。例如江油事件便顯示,中共能及時調動地方力量,防止抗議擴散。這使得中國難以短期內出現如尼泊爾般的全面性政治海嘯。

他也強調,尼泊爾的案例仍具「示範效應」,目前中國網路上已經出現「為什麼不是我們?」的疑問,顯示部分民眾心中確有共鳴。但這種輿論能否化為實際行動,仍取決於是否有高層人物帶領,是否有更嚴重的導火線,以及青年群體能否大規模動員。

鄭欽模:人民怒吼 短時間瓦解政權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鄭欽模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也表示,這種情況並非尼泊爾獨有。回顧歷史,從東歐到前蘇聯,共產黨政權一再面臨經濟僵化與政治壓迫的死循環,最終被人民推翻。尼泊爾的案例,與當年羅馬尼亞西奧塞古政權的突然倒台極為相似,人民的怒吼,在短時間內瓦解了整個統治結構。

鄭欽模表示,可以預見,中共將會因尼泊爾的經驗,進一步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特別是針對青年群體的思想與行動。但這樣的高壓,反而可能加速積怨的累積,使中國社會更接近臨界點。當經濟下行、失業嚴重與社會不滿持續碰撞,任何新的導火線都可能引爆不可控的局勢。

習近平「死亡之握」成熱議話題

尼泊爾變天的消息也在中國大陸引發關注,9月10日相關話題衝上熱搜。有網民轉發尼泊爾財政部長在街頭遭抗議者毆打的影片。還有影片顯示,尼泊爾能源部長住家被抗議者拋出大量現金。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2023年訪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隔年家族出逃;孟加拉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亦在2024年訪中後,於8月因大規模抗爭請辭並離境。許多網民也聯想到,尼泊爾總理奧利最近剛到北京參加了習近平主持的大閱兵。

許多中國網民將奧利與訪問中國後下台或逃亡的敘利亞、孟加拉等國領導人相連結,戲稱是「死亡之握的受害者」,並感嘆「這種好事什麼時候輪到我們」。這些言論在網路上迅速傳播,顯示尼泊爾的政治動盪已在中國內部引起高度關注與討論。◇

延伸閱讀
分析:整頓聯準會 對美是大利多
2025年09月09日 | 1天前
賴清德:投入千億推AI新十大建設
2025年09月09日 | 1天前
培育半導體人才 產學協作是關鍵
2025年09月09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