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正式成立 李洋:打造台灣新里程碑

運動部9月9日「國民體育日」正式掛牌成立,為台灣運動史開啟全新歷程,首任部長由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得主、30歲的李洋出任,為史上最年輕的部長,將掌管高達248億元的年度預算。李洋表示,深知自己肩負重責大任,將努力推動全民運動。
運動部9日舉辦「運動部揭牌暨部長布達典禮」,除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出席外,奧運拳擊金牌林郁婷、奧運空手道銅牌文姿云等也到場見證。
李洋致詞時表示,身為運動員,過去在球場上經歷無數次挑戰,能體會運動員心聲,也清楚台灣運動發展的各項挑戰,深知自己肩負重大責任。他提到,未來運動部工作,將從六個面向著手推動,包括落實全民運動、整合競技運動結構與制度、提升台灣舉辦國際大型賽會的能力與能見度、促進運動產業的商業發展、實踐永續與多元價值以及投入青少年與基層人才培育等。
李洋強調,將秉持運動員熱愛挑戰的精神,用行動跟團隊一起打造新的里程碑。
總統:難不過拿奧運金牌
賴清德致詞時說,期勉未來運動部在李洋帶領下,開啟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及職業運動的新紀元。對於外界質疑李洋是否有能力帶領運動部,總統引述卓榮泰的話表示,「萬事起頭難,但再難都沒有得奧運金牌這麼難,而且他還得到兩面。」相信李洋有能力帶領運動部,行政團隊、體育界及全民定會鼎力給予支持。
賴清德表示,運動部有「一署三中心」,全民運動署負責推廣全民運動,希望讓每位國人終身都有一項運動習慣;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及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推廣競技運動,期盼每位選手都能得到國家支持,並站上國際舞台為國爭光,讓國家因為運動員的傑出表現而更團結。
賴清德提到,將持續推廣職業運動,協助運動員在生涯各階段持續發揮熱情,無論是轉進職業聯盟或投入其他相關工作,打造完整的運動生態鏈,他也強調,體育不分黨派、運動團結國家,盼能凝聚國人向心力,展現「TEAM TAIWAN」的精神。
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去年巴黎奧運時,李洋和王齊麟送他一張簽名卡,到現在都還好好收藏在書櫃裡,每次看到都會想起他們奪冠時的感動與榮耀;在各項賽事中,都能看見台灣選手揮灑熱血、拚搏的身影。他強調,「在運動場上不只拚勝負,更是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台灣選手們帶著希望與勇氣征戰四方,也牽起台灣與世界的友誼,這就是最好的「運動外交!」
林郁婷:盼讓運動員更無後顧之憂
林郁婷表示,希望金牌部長上任後,能將他在運動場上不放棄、勇於挑戰的精神,轉化為政策動能,為運動員和全民爭取更好的環境與福利,讓大家更無後顧之憂。
林郁婷的教練曾自強向《大紀元》表示,祝福李洋,並希望他能挺住壓力,接任運動部長,等於是挑戰第三次奧運的概念,相信他的忍受挫折力是很高的。他表示,運動部成立,能為國家體育政策帶來不一樣的格局,有助於體育政策「大刀闊斧」的改革。
曾自強也提到,希望未來也能讓教練的角色更受重視。自上屆奧運會後,雖然有相關討論,但似乎沒有太多進展。
藍委:台灣體育新起點
國民黨立委林倩綺表示,「運動部是台灣體育的新起點。」運動部的成立確立了未來發展方向,包括落實全民運動、整合競技運動結構、舉辦國際賽事、促進運動產業發展等。在協會治理上,她去年曾指出三大問題,第一、行政與專業失衡;第二、缺乏以選手為核心的制度視角;第三、協會運作封閉。
她說未來將持續監督,並推動協會治理透明化、建立申訴機制,同時加強教練與選手的參與權,並將持續努力推動協會制度改革、深化全民運動環境、並支持基層培育與產業發展,讓運動真正成為國力的一部分。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在社群平台發文說,「體育發展終於有專責部會,能以更完整規劃與資源來推動。」他說,對運動部有三大期許,第一、補齊基礎建設,縮短城鄉差距。二、完善運動防護,健全退役規劃。三、支持冷門項目,發展多元文化。
體育班存廢 李洋:持續跨部會討論
民團近日揭露體育班學生面臨血汗訓練的困境,體育班存廢與否備受關注。李洋坦言,這部分現階段確實沒有辦法馬上建立制度,他從國小到高中都是體育班,確實需要跨部會持續討論,接下來會持續聽取各方意見,盡快做出對運動員最好的方法。
曾自強認為,體育班議題不應簡單的以「存廢」來討論,這如同核四公投般,忽略了其存在價值,但「我是覺得調整跟改革是必須的」。他表示,現今教育部對體育班,已有許多規範,包括訓練時數及課業要求,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落實這些規定。任何法規若無法有效執行,只會產生更多灰色地帶,因此落實比限制本身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