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將開展 業者拚材料自主、關鍵技術領先

SEMICON Taiwan將於10日登場,8日舉行展前記者會。談到未來台灣半導體的走向,矽晶圓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說,未來要重視能否掌握關鍵材料,必須提升材料自主率。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說,「不能期待哪個總統下台,這件事情就不見了」,台灣必須找到新時代的生存法則,不能放棄AI發展的先機,還要擁有下個世代的多元競爭力。
徐秀蘭說,未來卡住產業發展的可能不是半導體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的技術和產能,關鍵材料可能成為新卡點。關鍵材料比製程技術更複雜,因為有一定壽命,很難囤積,需要的量可能不大,但沒有材料卻無法生產。
徐秀蘭表示,台灣應提升材料自主率,半導體產業未來不僅要強,更要穩,還要永續。在平衡成本與韌性方面,應投入自主研發、建立國際合作、政府政策支持及導入本土材料供應鏈。
吳田玉說,當前環境很複雜,台灣要做到兩件事。首先,自己要變得更強大;第二,環境越複雜,找出的解決方案要越簡單。當前挑戰與機遇並存,未來1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可能超過1兆美元,台灣在短、中長期面臨不同挑戰。
短期而言,要滿足全球供應鏈的先進製程需求,中長期是因應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選擇合適的戰略目標,並選擇合適的投資、研發創新方式。台灣在拚命追加產能、拿訂單之餘,還要了解後幾年的AI應用發展,包括自動化、CoWoS、電源管理等。
吳田玉說,台灣有相對完整的半導體生態鏈,特別是AI數據中心、先進製程方面的領先狀態,未來2~3年內都不會改變,台灣要在這段時間裡面掌握既得利益,不能放棄先機,同時要解決下一世代的系統瓶頸,像是先進封裝、矽光子平台等,利用完整的生態系選擇該投資的領域,做好長期準備,才可以跟全球重塑後的價值鏈當夥伴。
至於美國的半導體關稅,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說,以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關稅等相關禁令對產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我覺得台灣的半導體公司當然還是要沉得住氣」。
曹世綸說,疫情之後,各國都把半導體當成戰略產業,美國提出的關稅等制裁手段只是想設法在下一個世代當中還能夠保有產業領先地位。台灣的半導體關稅的談判時間比其他國家還長,因為半導體是全球合作的行業,比較難透過單一國家的協議與美國互動,背後反映的是半導體業的複雜度問題,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來等待。
對於台灣半導體的發展策略,曹世綸認為,首先,這些公司要持續在台灣投資,把先進技術跟研發留在台灣;第二,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參與更多的機會;第三,在接下來的重要科技像是矽光子、3D IC、面板及封裝及電源管理等關鍵領域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將於10~12日盛大開展,論壇8日率先起跑。今年展會以「世界同行 創新啟航」(Leading with Collaboration. Innovating with the World)為主軸,預計吸引56個國家、超過1,200家企業、逾4,100個攤位參展,共有17個國家館參與,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