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田中藝術空間 在家鄉為藝術留一扇窗

彰化田中柯竺妟老師的孩子,自小喜歡畫畫,如今就讀竹山高中美術班。一路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她發現彰化田中鎮雖然人情溫暖,但卻沒有一個專屬藝廊能讓藝術家的作品在家鄉被看見。每次孩子或其他同學有作品要展出,都得往外地尋找場地,既不方便,也讓她覺得可惜。於是,一個單純的念頭在心中萌芽:「既然鎮上沒有,不如自己打造一個。」
與李沂璇老師的緣分
柯竺妟坦言,這條路若沒有在田中開畫室的畫家李沂璇的鼓勵與幫助,很難走到今天。她稱李老師是自己家裡的「貴人」,因為孩子在老師的畫室學畫,不僅技藝進步,也在態度與毅力上受到很大影響。柯竺妟笑說,兒子有時不太聽媽媽的話,但老師的叮嚀卻句句聽進心裡。這份信任與感恩,也成為她想為藝術教育出一分力的重要原因。
從家到藝廊的轉變
2024年初,她決定把住家一樓25坪整理成展覽空間,取名「ART田中藝術空間」。過程中,先生與家人全力支持,從事水電工作的先生動手幫忙裝修,妹妹幫忙找合適的拉門與家具,親友也給予許多意見。因為是自己家的空間,沒有房租壓力,她便希望用最少的支出,打造一個溫暖、實用的展場,讓更多作品在這裡與人相遇。
不以營利為唯一目標
柯竺妟強調,成立藝術空間並非為了賺錢,而是希望給本地及外地的藝術家一個平台。展出的作品多半不標價,尤其是學生的創作,她不希望孩子太早將作品與金錢連結。場地費也儘量維持低收,甚至畫室來展出時只收半價,僅作為水電與場地維護的開銷。
從第一檔畫室學生的聯展開始,這裡陸續舉辦了多場展覽,包括美術班榜首學生的個展、風野盃寫生比賽得獎作品展等。除了展覽,她也與朋友合作舉辦手作黏土、多肉植物組盆、硬筆字等活動,即便參加費低廉,仍會準備茶水招待,目的就是讓更多人願意踏進來。
推動在地連結
為了讓藝術空間與在地更多連結,柯竺妟加入田中商圈,與在地商家互相支持。有時會購買當地的特色茶或咖啡招待客人,也把空間提供給商圈舉辦課程或活動。她說,這樣的異業合作不只是互惠,更是為了讓田中的人彼此熟悉、互相幫忙。
無論是畫室的學生,還是外地的藝術創作者,柯竺妟都希望他們能帶著作品去闖世界,也知道外面累了,這裡永遠有一扇門為他們打開。她說:「這裡不只是展覽的地方,更是一個可以回來的家。」
一年後的回望
從構想到實現,不到半年的時間,ART田中藝術空間就擁有了第一批的觀眾和粉絲。一年來,她收穫了許多感動與支持,也面對過人潮稀少的失落。但她始終記得最初的那份心意——讓家鄉有一個屬於藝術的角落,讓作品被看見,也讓人與人因藝術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