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永靖魏家成美公堂 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

八月,彰化永靖的成美文化園區傳來好消息:園區核心「魏成美公堂」通過環境部的環境教育場域認證。這不是把獎狀掛牆,而是把古厝、課程與社區串成一個能長期運作的學習系統。執行長章嘉和說,這幾年團隊一直做同一件事:「讓文化資產真的走進孩子、家庭與社區。」暑假開了親子導覽,孩子跟著解說員學走路線、練說故事,「結業那天,換孩子帶爸媽逛古厝」,把保存與傳承變成一家人能一起完成的任務。
一座園區的性格 家風走向公共
進園先見一株逾兩百歲的大黑松,自日本移植,挺拔立在中軸。成美文化園區執行長章嘉和說,這棵松象徵魏家四兄弟「同氣連枝」:兄弟齊心、彼此扶持;把它放在最美的位置,是希望把「團結」變成來訪者看得見的價值。園方自我定位也清楚:以成美公堂為核心,兼具人文與休憩,推動地方人文、策畫展覽、辦民俗活動,強調「飲水思源與孝親精神」,把永靖從傳統農村推向台灣人文景緻的新亮點;園區並以「香火延續、文化傳承、造福鄉里、行銷永靖、幸福台灣」為使命,讓園區有穩定的公共角色感。
在導覽現場 聽張文宗說老屋
走過三開間門樓,專業導覽員張文宗把大家帶進修護的細節。他指著樑柱說:「傳統建築多用榫卯,榫頭刻意前大後小,震搖時不易脫落。」再帶我們摸「編竹夾泥牆」:竹片編網,混蚵殼灰、絨麻長時間養灰而成,「一道牆要做上好幾個月」。牆腳的鵝卵石,六顆包一顆,傳統砌法牢靠耐震;女婿窗可以推開偷看,輕扣又闔上;外廊掛起油紙傘,「遊子加平安,就是祝福遊子平安。」這些語氣平實的說明,把看似靜止的建築,變成有呼吸的生活。
張文宗說,成美公堂修護不是「重蓋」,而是「修舊如舊」。舊木構件不上彩,留百年前的木紋;磚瓦以深淺辨新舊;修復前先在旁邊做1:1「試做區」,請老師傅先練一次,確認材料與工法,再進場修屋。今天那塊牆還保留拆下構件的編號方式,讓參觀者理解修護流程:從拆卸、清潔、加固,到1:1複作、重新安裝,像堆積木一樣把歷史按原位還原。祖屋旁的這一區後來轉型為「傳習齋」,讓木作、灰作等工法成為能操作的課程。
為何是環境教育?
把古厝做成環境教育場域,關鍵在把「工法」與「當代」對接。章嘉和解釋,課程從建築本身談起:屋身抬高、屋頂通風帶來遮陽隔熱,對應氣候變遷下的高溫日常;就地取材、可維修的構造,示範低碳循環;路線再拉到八堡圳與聚落的關係,討論灌溉、水租、農事與生活。園區把導覽、手作、展覽整合成「一口氣、全家學」,讓家長與孩子同時在場,形成可持續的參與方式,把古蹟從「看一次」變成「常回來」。
祖先行醫與公益 一條延伸到今天的線
園區的公共性,來自魏家長久的家風。魏家先祖魏尚瑩(1845–1901)出自中醫世家,經營「成美中藥鋪」,行醫濟貧、在地口碑佳;也曾任八堡圳十五莊圳長,管理供水、維修與圳務,並參與地方興學,協力設立永靖公學校等公共事務。 在成美公堂二進,「學好孔孟」的合體字,將「子」為心,結合「孔、孟、好、字」,寄望後代學好禮義、成人之美。園區官網也明載,魏家長期以孔孟思想為家學核心,落實「施醫濟貧、修水圳、興學校」的善跡,在成美公堂處處可見古壁畫,內容就可以了解魏家的發跡史,與家族的核心思想。
今天,這條線延伸成更具體的行動:園方以古厝旁的「明倫亭」回應私塾記憶;在展間重現常民生活器物,讓耆老看得到、年輕人摸得到;也以親子導覽與抓周、手作活動,讓文化成為家庭的共同經驗。當家學走到公共空間,企業社會責任便有了落腳處,不是口號,而是長年的地方投入。
修護與營運 把文化做得「站得住」
古宅修到能教學,還要營運得住。園區以古厝群、百年老樹與造園景緻布局漫遊動線;以定時與深度導覽拉長停留;門票可折抵消費,支撐餐飲與課程。這些技術細節,目的只有一個:讓文化場域在經濟上站得住腳、在日常裡進得去心。章嘉和談到一年開三次花的百歲紫薇、與枯山水時,口頭總是「我們」:我們修古厝、我們帶孩子學導覽、我們把永靖行銷出去,「我們」說久了,社區參與就長出來,他目前擔任彰化縣旅遊產業協會副理事長。
得獎與肯定 從管理維護到場域教育
成美公堂不只修好了。2021年獲文化部「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管理維護評鑑」優良獎,肯定其長期管理維護與展間規劃的努力;這次再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等於把「會說故事的老房子」推進學校與家庭的共同課表。章嘉和說,未來會把課程擴大到國中、高中,也開親子導覽實習,讓孩子學做導覽員,「讓他們帶爸媽來,自己說園區的故事。」
張文宗眼中的魏家:孝順、友愛與尊長
導覽中,張文宗多次提到「敬與愛」。他帶遊客走到一間特別的展室——家族耆老魏馬良住過的房間。房內有舊式梳妝台、紅眠床、小閣樓。「魏馬良活到110歲,是永靖長壽者。」這間房的存在,是子孫對長者的感念,也讓上了年紀的遊客見物思親。張文宗說,他最佩服魏家對長輩的孝順、對晚輩的提攜與對家族成員的尊重,「修屋不是只為自己住,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祖先怎麼過日子。」
他也把鏡頭拉遠:公廳神明與祖先分列,呈現魏家是客家人,他們的信仰脈絡;樑柱上的木作彩繪,有新有舊,故意留痕,讓修護與時間並存;導覽最後,他停在一口古井旁:「當年飲水的地方留著,就是提醒後代飲水思源。」
企業參與地方創生 從永靖出發
章嘉和把園區放進更大的地方創生版圖。他說,除了成美文化園,集團還透過文教與青農計畫投入教育、運動與高齡照護、青年務農輔導等,「希望從永靖出發,讓更多企業願意加入,證明企業也能做好地方創生。」他的策略很直接:用導覽與活動「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把觀念種進更多企業與社群,形成擴散。
從永靖發亮 讓台灣發光
把歷史建築修到能教學,把家族故事寫進地方發展,最後把園區變成社會責任的現場,這條路沒有捷徑,需要時間與耐心,也需要一扇長開的大門。成美公堂拿到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是一個肯定,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一個家把祖厝修好,是孝;把祖厝打開,是愛。當孝與愛有了公共性,一個小鄉村就會亮起來。成美公堂的「得獎」,其實是永靖的日常正在被看見。
參觀資訊
地點/時間: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二段60號;09:00–17:00(休園日與導覽時段請以官網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