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景」綠意與藝術間 遇見生命的溫度

仿唐風格的「紫檀閣」氣勢典雅,內有各式藝文收藏。(廖儷芬/攝影)
仿唐風格的「紫檀閣」氣勢典雅,內有各式藝文收藏。(廖儷芬/攝影)

【記者廖儷芬/彰化報導】

8月10日的彰化,細雨方歇,萬景園區的大門緩緩開啟。我們一行人在專業導覽員張美珍的引領下,踏入這片園林,迎面而來的是古樹下的幽徑,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水珠,空氣中瀰漫著泥土與草木的清香,園區還收藏許多雕塑家王秀杞的作品,旅人沿著參觀路線,可以細細欣賞每一個精彩作品。
步道兩旁,修剪得圓潤的綠叢宛如靜候多時的老朋友,靜靜迎接遠道而來的訪客。同行的夥伴們不時停下腳步,觸摸木化石或是毛柿的紋理、低聲讚歎「地湧金蓮」的姿態。這裡的景色不求奪目,而是讓人一步步放慢呼吸,漸漸沉入園林的節奏。

九芎開白花,呈現清淡高雅的姿態。九芎開白花,呈現清淡高雅的姿態。(廖儷芬/攝影)
雌性毛柿的果實。雌性毛柿的果實。(廖儷芬/攝影)
樹化石,上面會有薄薄的琥珀。樹化石,上面會有薄薄的琥珀。(廖儷芬/攝影)
地湧金蓮正值開花期,花期有200多天。地湧金蓮正值開花期,花期有200多天。(廖儷芬/攝影)

生命的保存者  樹木與時間的約定
導覽員告訴我們,萬景園區的誕生,源於園主對百年老樹的守護。那份不願讓樹木孤獨枯萎的心意,慢慢延伸成「老樹收容銀行」的理念,讓許多珍稀樹種在此重獲新生。
園中不乏台灣原生植物——從百年的老榕樹啦,到蒼勁的蘇鐵,再到姿態古樸的紫檀,每一株都像一位沉默的說書人,把歲月的故事刻在樹幹與枝椏間。走到一株樹冠如傘的大樹前,岩石靜靜相伴,彷彿時光在此凝結,只剩風聲輕撫葉片。

無憂樹的豆莢。無憂樹的豆莢。(廖儷芬/攝影)
萬景園區的誕生,源於園主對百年老樹的守護。那份不願讓樹木孤獨枯萎的心意,慢慢延伸成「老樹收容銀行」的理念。萬景園區的誕生,源於園主對百年老樹的守護。那份不願讓樹木孤獨枯萎的心意,慢慢延伸成「老樹收容銀行」的理念。(廖儷芬/攝影)
茄苳樹的葉子還能食用,讓旅人開了眼界。茄苳樹的葉子還能食用,讓旅人開了眼界。(廖儷芬/攝影)

東方庭園的藝術收藏
在自然的懷抱中,萬景園區也藏著豐厚的人文底蘊。仿唐風格的「紫檀閣」氣勢典雅,內有各式藝文收藏——雞血石館裡,石色如雲霞;墨玉巨石則沉穩如山;古董雕刻靜靜安放,任由人細細端詳。
園區的另一大特色,是收藏了多件雕塑家王秀杞的作品——祖孫對坐、湯匙輕餵的溫情;孩童間天真一吻的瞬間,都被銅雕定格成永恆。這些作品不只裝點園景,更讓人在穿行間被一股親切的人情味包圍。

園區收藏的青田石雕。園區收藏的青田石雕。(廖儷芬/攝影)
紅樓夢主角之一的王熙鳳,用泥塑技法創作出來的。紅樓夢主角之一的王熙鳳,用泥塑技法創作出來的。(廖儷芬/攝影)
古董雕刻靜靜安放,任由人細細端詳。古董雕刻靜靜安放,任由人細細端詳。(廖儷芬/攝影)
用紫檀做的羅漢床。用紫檀做的羅漢床。(廖儷芬/攝影)
用紅豆杉雕刻製造出來的床。用紅豆杉雕刻製造出來的床。(廖儷芬/攝影)

玩樂與生機  綠意中的驚喜角落
沿著步道轉入另一片空間,色彩與笑聲忽然多了起來。這裡是彎彎滑森樂園——球池、沙坑、滑步車交織出童年的快樂。更讓人驚喜的是萌寵的出現:毛絨絨的笑笑羊、慵懶的水豚、呆萌的鴨子,都自在地與遊客互動。
看著小朋友伸手餵食,家長在一旁細心守護,這片園林的生命力被笑聲喚醒,也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之間最單純的交流。

小朋友可以投幣搭小火車遊園。小朋友可以投幣搭小火車遊園。(廖儷芬/攝影)
室內的彎彎滑森樂園——球池、沙坑交織出童年的快樂。室內的彎彎滑森樂園——球池、沙坑交織出童年的快樂。(廖儷芬/攝影)
笑笑羊跟可愛的水豚君。笑笑羊跟可愛的水豚君。(廖儷芬/攝影)

心靈漫行  在靜與動之間
萬景園區的動線設計,讓人既能沉浸於古木盆栽的靜謐,也能在樂園中釋放天性。雨後的涼亭邊,我看見有人雨後散步,有小朋友搭小火車遊園。四季更迭,園景各有韻味——春花、夏綠、秋實、冬枝,都能在這裡找到相應的風景與心境。
而對彰化教育界的友人來說,這次還有一份額外的幸運——在園中巧遇王秀杞雕塑家一家人。他與大家親切交談,為這趟旅程添上濃厚的故事色彩。

福木的果實,味道像瓦斯。福木的果實,味道像瓦斯。(廖儷芬/攝影)
雕塑家王秀杞的作品,溫馨不失童趣。雕塑家王秀杞的作品,溫馨不失童趣。(廖儷芬/攝影)
園區綠意盎然、收藏許多珍貴的老樹,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園區綠意盎然、收藏許多珍貴的老樹,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廖儷芬/攝影)
導覽員張美珍仔細的把園區珍貴的植物說分明,讓彰化教育界人士紛紛表示獲益良多。導覽員張美珍仔細的把園區珍貴的植物說分明,讓彰化教育界人士紛紛表示獲益良多。(廖儷芬/攝影)

情感邀約  一場與時間對話的散步
離開園區前,我們站在金色大門前合影,背後是滿園的綠與剛剛收進記憶裡的畫面。萬景園區不僅是一座庭園,更是一座承載著生命與文化的博物館——每一株樹、每一方石、每一件雕塑,都在低聲訴說著時間的溫柔。
若你也想找一處能與自己對話的地方,來這裡吧!先與老樹相遇,再在紫檀閣靜賞藏品,最後到彎彎滑森樂園釋放親子間的笑聲。這是一場從靜到動、從凝視到擁抱的旅程,也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生命呼吸。

擁有六千年歷史的黃花梨樹瘤。擁有六千年歷史的黃花梨樹瘤。(廖儷芬/攝影)
每一株樹、每一方石、每一件雕塑,都在低聲訴說著時間的溫柔。每一株樹、每一方石、每一件雕塑,都在低聲訴說著時間的溫柔。(廖儷芬/攝影)
姿態古樸的紫檀,每一株都像一位沉默的說書人,把歲月的故事刻在樹幹與枝椏間。姿態古樸的紫檀,每一株都像一位沉默的說書人,把歲月的故事刻在樹幹與枝椏間。(廖儷芬/攝影)
在園中巧遇林秀杞雕塑家,他與大家親切交談,為這趟旅程添上濃厚的故事色彩。在園中巧遇王秀杞雕塑家,他與大家親切交談,為這趟旅程添上濃厚的故事色彩。(廖儷芬/攝影)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