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我們的事 看見人類的生存智慧

「你幾歲開始會自己打掃房間?」這是一場講座的開場提問,也是蜜蜂世界的日常。7月25日晚間,在彰化生活藝文館,由彰化市公所主辦的「心靈成長講座」邀請到退休校長、同時也是有機農業實踐者陳世雄老師,分享他與蜜蜂相處的歲月與觀察,主題是《蜜蜂的奧秘:蜜蜂教人類的事》。從科學、生態、教育到哲理,這一晚,陳校長帶領大家進入蜜蜂的世界,讓人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什麼是合作?什麼又是生命的價值?
一隻蜜蜂的一生 有分工有節奏
在蜜蜂的社會裡,每一隻工蜂從出生開始,就有明確的職責。從出生1-2天的清理蜂巢、保暖幼蟲開始,到3-5天負責餵食年長幼蟲、6-11天餵最年幼的幼蟲,12-17天開始製造蜂蠟、搬運食物,18-21天則負責看守蜂巢入口,22天之後牠們就會成為外勤蜂,飛出巢外採花蜜與花粉,直到生命的終點。
一隻蜜蜂平均只能釀出半茶匙的蜂蜜,卻能在短短40天的人生裡無私貢獻。陳老師說:「牠們從來不抱怨,生來就是為了群體、為了繁衍、為了貢獻。」
蜜蜂不是蜂王統治 而是高度分工的民主社會
演講中陳世雄澄清了一個常見的誤會:「蜜蜂的世界不是蜂王統治,而是高度合作的民主制度。」蜂王的工作只有一個:產卵,一天最多可產1500顆。工蜂才是維繫整個蜂巢運作的主力——從育嬰、築巢、打掃、保衛,到外勤採蜜,全由工蜂承擔。雄蜂則一生只負責一個任務:與蜂后交配。
現場一張投影片以可愛插圖對比了蜂后、工蜂、雄蜂的體型與功能,引發觀眾會心一笑,但笑過之後,也佩服這樣一個自然界的社會結構,竟能如此分明且有效率。
為何蜜蜂不會得糖尿病?蜂毛有300萬根?
「蜜蜂一輩子都吃甜的,卻不會得糖尿病,你說神奇不神奇?」這是陳世雄的另一次發問。他指出,蜜蜂代謝系統與人類截然不同,加上牠們工作量大,幾乎沒有多餘糖分囤積。更驚人的是,蜜蜂全身上下居然有約三百萬根毛——與一隻松鼠的毛量相當,是人類頭髮量的30倍!而這些毛的功能,就是幫助牠們感知花粉、飛行方向與氣流。
投影片中一張圖解蜜蜂眼睛與神經連結的構造,強調牠們具有極為敏銳的感知與學習能力,是昆蟲界中近乎「有智慧」的存在。
沒有蜜蜂 人類糧食鏈將崩潰
一張超市的圖片出現在投影幕上,上面空蕩蕩的蔬果區寫著:「Your produce choices without bees(如果沒有蜜蜂,你的食物選擇將所剩無幾)」。陳世雄指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農作物仰賴蜜蜂授粉,「沒有蜜蜂,人類活不過四年」這句愛因斯坦的名言在這一刻顯得格外真實。
蜜蜂是環境的指標生物,一旦環境出現問題,例如農藥、除草劑濫用,蜜蜂最先受到影響。也因此,陳世雄堅持採行有機農法,讓蜜蜂在無毒的環境中生存,也反映出他對自然的敬畏。
從蜜蜂的社會 看見人類該學的事
演講尾聲,陳世雄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沒有人類,蜜蜂還是活得好好的;但如果沒有蜜蜂,人類就不好了。」
他說自己從養兩箱蜜蜂開始,後來發展到80多箱,蜜蜂的生活與群體精神給他許多教育與管理上的啟發。他認為蜜蜂教會我們:「分工合作、彼此信任、循環共益」,才是一個群體真正的韌性與力量所在。
蜜蜂不只是昆蟲 更是自然界的哲學家
從一場夜間的演講開始,觀眾看見了蜜蜂的奧秘,也看見了一位教育者轉身成為養蜂人後的熱情與智慧。正如陳世雄所言:「蜜蜂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昆蟲。」牠們用短短一生,完成一件件小事,而這些小事,卻牽動了整個世界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