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晚輩一個好榜樣——高齡者學習的無限可能

高齡者的智慧不僅未老,反而可因生命閱歷而愈發深邃。(123RF)
高齡者的智慧不僅未老,反而可因生命閱歷而愈發深邃。(123RF)

文/楊世承博士(成人及繼續教育學者)

一週又即將開始,不忘我的「樂齡作業」,談談高齡者的學習,啟動一週的「心活力」。

當今社會邁入超高齡時代,「學習」早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一種貫穿生命全程的行動實踐。尤其對高齡者而言,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獲得,更是維持自主、健康與尊嚴的關鍵。過去我在教職與研究工作上投注多年心力,退休後亦未停下腳步,反而更積極投入於高齡者學習與失智預防的倡議與實作,期望透過親身實踐,為晚輩樹立一個學習不懈的典範。

◎ 高齡學習的理論支撐:潛能持續與大腦可塑

高齡者是否還能學習?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理論與實證都如此證明。Perlmutter(1998)所提出的「持續潛能觀」(引自黃富順,2008)強調:即使人在生理上出現老化現象,其學習與認知的潛能並未停止,只要給予適當的刺激與支持,潛力依舊能被喚醒並延續。

此外,大腦神經科學也給予我們樂觀的視角。研究指出,大腦具有高度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即使在年老階段,神經元間仍能透過學習建立新的連結。而「用進廢退」的原則更說明,若能持續使用大腦、接受挑戰,便有助於延緩退化,甚至可能促進功能強化。

在認知心理學中,我們也看到「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的價值,這種建立於人生經驗、語言能力與累積知識上的能力,隨年齡增長而益發精煉。換言之,高齡者的智慧不僅未老,反而可因生命閱歷而愈發深邃。

◎ 學習的價值不只在知識,而在經驗的轉化與實踐

我始終相信,高齡者的學習並非只是「讀書、聽課」的形式,更是一種「生活的實踐與生命的深化」。閱讀、創作、社交、設計課程、爬梳資料,這些看似日常的行為,其實正是在鍛鍊大腦、延續自我價值的方式。我倡議所謂的「腦適能」,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我們不只是維持心智清晰,更是在透過知識與行動的結合,讓人生再次「創高峰」。

在高齡課程的教學現場,我常與長者們彼此勉勵:「不失能、不失智、不失志。」因為學習的背後,是一份不向年齡低頭的自我期待。人生雖已歷經風霜,但智慧可以再發光;過往或許曾有失學、遺憾,但未來仍可由我們自己書寫。學習,是我們與未來連結的橋梁。

◎ 創造「活躍老化」的新典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強調的不只是身體健康,更包含持續學習、社會參與與心理福祉的維繫。這正是我們高齡者可以努力實踐的方向。當AI正在學習、時代不斷進步,我們的大腦也絕不能生鏽。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讓生命持續燃燒的一種方式。

我們要向晚輩證明——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創意老化,乃至於超越老化,都是可實現的。這不只是知識上的可能性,更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即使面對記憶力衰退、視力減弱或行動不便,只要懷抱正向態度、持續投入學習,就能突破障礙,創造屬於自己的高齡新頁。

◎ 為晚輩立下榜樣,為自己創造價值

回首過去幾年的學術與教學歷程,我參與了多場國際研討會,發表十餘篇關於高齡者與失能、失智預防的專業論文。我並未因退休而停下腳步,反而更確信:「高齡者的學習不只是自我提升,更是為後代立下榜樣的一種方式。」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繼續學習、持續成長、貢獻社會。

讓我們一起翻轉高齡的刻板印象,傳遞「高齡可以是一種力量」的訊息。因為,只要願意開始,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學習時機!

追求「再青春」探索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

再圓青春夢的希望藍圖,難不難?享受健康長壽「不長照」的機會,大不大?如何改寫你我未來的生命軌跡?

探索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會發現處處都是「銀髮生機」,透過體驗、講座、互動、實用產品與資訊,規劃「質感熟齡」的行動方案就在其中。投資自己,重新定義「老」的價值,準備啟動了嗎?

 六大主題展區與六大精采活動,從健康、食衣住行育樂、運動、財務安心,到城市規劃與貼心服務,全方位開啟「再青春」的旅程任你遊!

▌ 主題展區
更多細節請參考
活動官網:https://www.taiwan-healthcare.org/hats/zh/

更多細節請參考活動官網。(大紀元製圖)活動官網。(大紀元製圖)

▌ 展覽時間
2025.08.08(五)10:00~18:00

2025.08.09(六)10:00~18:00

2025.08.10(日)10:00~17:00

▌ 展覽地點
臺北世貿中心一館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延伸閱讀
民團促修高齡駕駛、監理制度
2025年05月25日 | 3個月前
老年歧視 負面用語為正面6倍
2025年05月11日 | 4個月前
囤房稅2.0開徵 房屋稅首破千億
2025年04月25日 | 4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