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責任化」加劇少子化 專家籲強化家庭價值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全國婦兒團體聯盟、國教行動聯盟等11日舉辦「構築未來:打造兒少家庭部跨部會治理與政策整合藍圖」論壇。(記者賴玟茹/攝影)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全國婦兒團體聯盟、國教行動聯盟等11日舉辦「構築未來:打造兒少家庭部跨部會治理與政策整合藍圖」論壇。(記者賴玟茹/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台灣面臨少子女化危機。專家示警,除人口、經濟因素外,觀念也是原因之一,其中「去責任化」觀念不僅削弱年輕人對個人責任的認知,也影響婚姻意願及未來發展。專家強調,親職教育有其重要性,應重新建構家庭價值與責任觀。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全國婦兒團體聯盟、國教行動聯盟等三個團體11日舉辦「構築未來:打造兒少家庭部跨部會治理與政策整合藍圖」論壇。

臺灣大學社會系退休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表示,自2016年起台灣的人口結構出現顯著變化,人口增長幅度減緩,若持續此種趨勢,未來社會運作將面臨嚴峻挑戰。據推估,台灣社會在20年內可能將無法正常運轉。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將比日本更嚴峻,雖然外界熟知日本人口出現高齡化趨勢,但其主要原因是國民平均壽命延長,日本的生育率仍維持在1.28,台灣卻已下降至0.85,日本婦女的生育量是台灣的1.5倍。然而,台灣人口老化的關鍵原因卻是生育率急劇下降。

對於台灣生育率降低的原因,薛承泰說,除熟知的晚婚、不婚等「人口因素」,以及及房價高但薪資低的「經濟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觀念」。現在手機盛行,年輕人覺得「獨人不孤」,就算沒有人陪伴也可以藉由手機打發時間,加上消費主義盛行、儲蓄觀念式微,年輕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升高,讓婚育不再是人生的希望,而是「負擔」。

當前台灣年輕世代面對感情和婚姻時普遍存在較高的挫折感,這與過去二、三十年來教育體系中「去責任化」的理念息息相關。薛承泰表示,現代父母因為曾歷經艱辛,不希望子女重蹈覆轍,所以傾向為孩子預設好一切,因而減少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這種過度保護情況從孩童時期一路延伸至大學階段。

薛承泰說,當年輕人進入戀愛關係,必須獨立承擔責任的時刻,像是處理情感問題或關係維繫時,由於缺乏經驗,挫折感提升,導致部分年輕人更不敢主動與異性接觸或投入戀愛,進而影響婚姻意願及未來發展,這部分教改的理念無形中也削弱了年輕人對個人責任的認知。

親職教育有其重要性,應重新建構家庭價值與責任觀,薛承泰說,父母若無法盡好自身責任,將難以養育出一個更好、更健全的下一代,這不僅關乎個體家庭的幸福,更是國家發展一項重要的投資。◇

延伸閱讀
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 立法院三讀通過
2025年07月11日 | 1個月前
母公司遭查封 街口支付董座出面滅火
2025年07月11日 | 1個月前
漢光第3天 模擬共軍襲後勤進行反制
2025年07月11日 | 1個月前
智庫籲美軍撤台 學者:極不可能
2025年07月11日 | 1個月前
國銀放款月減3292億 創最大減量
2025年07月11日 | 1個月前
未獲信函國 川普擬徵15%或20%關稅
2025年07月11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