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的生理回饋治療

生理回饋療法,如呼吸放鬆、肌肉放鬆練習,有效治療焦慮症。(123RF)
生理回饋療法,如呼吸放鬆、肌肉放鬆練習,有效治療焦慮症。(123RF)

文/記者廖素貞

小琦是認真上班族,主管交辦的事總能完美達成。但因盡善盡美的個性讓她時刻戰戰兢兢,久之,開始失眠、肌肉緊繃、體力差、易疲累,面對新工作緊張,經常坐立難安及心情低落。相處多年的主管,看到小琦狀況不對勁,建議她就醫。

醫師問診發現,小琦工作壓力過大,加上自身要求高,出現相當多焦慮症狀,加上工時長,沒有規律運動,交感神經活性相當高,確診為焦慮症。除了服藥外,合併生理回饋治療,治療師協助肌肉放鬆及呼吸治療,情緒漸穩定。

自律神經失調 VS. 焦慮症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張維紘指出,人體舉凡血壓、心跳、呼吸均與自律神經有關。臨床常以自律神經失調來跟個案解釋,但實際上正式診斷內並無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診斷,僅為臨床上症狀。因此,臨床上焦慮緊張、坐立難安、冒冷汗等非特異症狀均統稱為自律神經失調,但正式診斷或可為焦慮症。

精神科醫師張維紘指出,臨床上焦慮緊張,坐立難安,冒冷汗等非特異症狀均統稱為自律神經失調。(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提供)精神科醫師張維紘指出,臨床上焦慮緊張,坐立難安,冒冷汗等非特異症狀均統稱為自律神經失調。(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提供)

焦慮症病因複雜,有生理性困擾,如血清素不平衡,也有社會心理面向,如壓力、家庭及經濟等問題,個案症狀不典型,可能以抱怨身體不適為主,但內科及外科檢驗並無異常,四處求醫不一定能緩解。若單純處理失眠,肌肉緊繃等症狀,無法解決核心焦慮問題。因此,常需以抗焦慮藥物協助治療,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並搭配規律運動、生活調節與壓力調適等方法。

非藥物輔助治療

張維紘表示,臨床還有另一個針對自律神經檢測及治療介入模式——生理回饋。藉由精密儀器測量,得知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活性狀況,也就是自律神經活性,依個案當下自律神經狀態,安排相關治療,如呼吸放鬆、肌肉放鬆練習。非藥物輔助治療,病人學習後隨時隨地協助放鬆,臨床上已使用相當長時間,治療成效不錯,是藥物治療外另一個選擇。

延伸閱讀
新台幣狂升 央行:異常情形到此為止
2025年05月05日 | 1個月前
國安局揭中共滲透5樣態
2025年05月05日 | 1個月前
新台幣強升 衝擊出口商獲利
2025年05月05日 | 1個月前
民眾搶換匯 多家網銀App塞車卡住
2025年05月05日 | 1個月前
台新金:新台幣升值是事件非趨勢
2025年05月05日 | 1個月前
台美談判 美智庫獻計:增國防預算
2025年05月01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