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認識實用穴位:公孫穴

公孫穴。(博大出版提供)
公孫穴。(博大出版提供)

文/溫嬪容中醫師

取穴

公孫穴位於足大趾本節後一寸,內踝前凹陷中。足背最高點是第一蹠骨與第一楔狀骨接合處,從最高點向內踝移下,取骨邊凹陷處。強壓本穴,整個足弓會出現痠麻感。公孫穴屬足太陰脾經絡穴,是脾經經氣與絡氣交會之樞紐。脾經經由此穴聯絡胃經。

為八法穴一,會通衝脈。古文史稱土德旺者黃帝,黃帝姓公孫,本穴走脾胃土經,土居中央,其色黃,土德甚旺,孫又有孫絡之意,故穴名公孫。

公孫穴功用

1.治九種心痛:配合內關穴治心氣痛,心肌梗塞。

2.治失眠:本穴與奇經脈交於心、胃部,老祖宗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本穴可安心神平胃氣。

3.治胸滿鞕痛:本穴連絡胃經、衝脈皆走胸部,散氣活血止痛作用。

4.治急性胃炎、胃痛:本穴可減少胃酸分泌,緩和胃肌痙攣。胃脘痛強力按穴。配合中脘穴。

5.治急性腸炎:按本穴向足掌心方向按,剌激強可治急症。

6.治腹水腸鳴:配合關元穴,用灸法。

7.治痛經:脾能統血,又脾經氣與絡氣、胃經、衝脈、陰維脈在此交會,可散瘀去滯。配合內關穴。

8.治胎衣不下,瘀血上攻:配合三陰交穴,能調整生殖系統機能。

9.治腸風便血:配合足三里穴同按,整腸健胃。

10.治腳氣:腳浮腫,小便不利,配合三陰交穴、陽陵泉穴效果更好。

11.治胸脅脹痛:配合三陰交穴,疏經活血。

12.治痰多壅胸膈:本穴有化痰寬胸利膈功效,配合合谷穴或中渚穴效果更好。

13.治胸腹腸胃各種疾病:因通於衝脈,經氣挾臍上行至胸中,是針剌麻醉手術常用穴位之一。

14.治頑固性呃逆、翻胃、傷食、傷酒、食積、腸胃雷鳴、胃中停水、胸膈滿悶、兩脅脹、膈間臍腹痛:配合中脘、內關穴。

15.治食入即吐:配合內關穴。

16.治疝氣:配合關元、天樞穴。

17.治睡眠障礙:配合神門、三陰交穴。

——摘編自《按開人體的竅穴位玄機妙用》,(博大出版提供http://broadpressinc.com/ )◇

上班壓力大,很累又睡不著?按公孫穴可以安心神,再與太衝穴、三陰交穴搭配改善失眠症狀。上班壓力大,很累又睡不著?按公孫穴可以安心神,再與太衝穴、三陰交穴搭配改善失眠症狀。(123RF)
延伸閱讀
霜降不是牛排 秋冬養生重黑白
2025年10月14日 | 25天前
【鄧醫談養生】五十肩的保養調理
2025年10月16日 | 23天前
中醫秋季調理肌膚 為入冬做準備
2025年10月14日 | 25天前
60+「老人臭」怎形成?如何改善?
2025年10月01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