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萬元屬低薪勞工?立委憂台灣產業結構失衡

國民黨台北市立委李彥秀。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國民黨台北市立委李彥秀。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常懷仁、張原彰/台北報導】

立委李彥秀18日表示,政府提出「低薪」標準,原本目的是提升薪資結構以及產業升級,但必須小心「定錨效應」,也就是,每月總薪資3萬1千元,反而成為勞工起薪的標準或「天花板」。

勞動部長何佩珊日前表示,若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義,薪資中位數的2/3為低薪,台灣大約就是3.1萬元。李彥秀表示,推估目前有120萬勞工薪資處於低薪線以下。

低薪問題著重 企業獲利勞工是否能共享

李彥秀解釋,低薪問題與基本薪資的本質與意義不同,基本薪資著重每月生活所必需數額的關係,也就是說,勞工的基本生活所需,能否從勞動上獲得滿足;低薪問題更重視勞工與雇主、國家與產業間的關係,也就是企業的獲利勞工是否能共享。

李彥秀指出,2021年台灣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為43%,創下歷史新低,但美國53.5%、日本53.2%、韓國46.7%,代表企業未將盈餘合理分配給員工。政府必須拿出更多的政策工具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而非肥了老闆,瘦了員工。

傳統產業與服務業 成長動能不足

李彥秀說,除低薪外,貧富差距與薪資差距才是社會公平正義最大的隱憂,台灣貧富差距高達66.9倍,高低薪資差距高達4.12倍,更有69.3%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薪資結構扭曲惡化、中產階級持續萎縮、極端高薪比例擴大,背後代表的可能是台灣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的問題。

李彥秀表示,台灣整體經濟因為晶圓代工與AI產業迅速擴張而有不錯的表現,但綠肥紅瘦,其他包括傳統產業與服務業都面臨成長動能不足與薪資成長停滯的困境,再加上低碳轉型的綠色經濟成本。

中小企業家數占台灣總體98%,僱用勞工比例也高達80%。李彥秀表示,政府有責任,更有義務,加大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才能根本解決台灣低薪問題,提升國家整體經濟競爭力。

卓揆:下週探討如何提升薪資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18日說,針對低薪議題,大家看法不太一樣,而且國際間對於用經常性薪資或者是總薪資的中位數來計算,也有不同的引經據典的論述,因此這塊在討論中還沒有共識與最後結論。

他說,現在的重點是如何討論出提升薪資的方法,而非停在研究層面,希望在下週再繼續召開經發會,提出提升薪資的方法。

另外,卓榮泰在17日也在經濟發展委員會會議中表示,為促進產學人才培育,請經濟部及金管會研議可行的制度誘因,自明年起,鼓勵民間企業公司,每年至少提供2萬個全職或部分工時的實習名額。其中,全職實習者的薪資,每月應以3萬元以上為原則。◇

延伸閱讀
何佩珊定義低薪勞工 月薪 3.1 萬以下
2024年10月17日 | 1個月前
勞動基金前8月獲利8871億
2024年10月01日 | 1個月前
電價調漲 藍綠白說法
2024年10月01日 | 1個月前
租金補貼 藍委:加重長期財政負擔
2024年09月23日 | 1個月前
志願役人數創新低 立委示警三問
2024年09月22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