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廠的新生活 富興工廠1962

「富興工廠1962」字樣低調嵌在牆上,門口的植栽順著陽光生長,傳遞著老屋持續呼吸的生命力。(Nina提供)
「富興工廠1962」字樣低調嵌在牆上,門口的植栽順著陽光生長,傳遞著老屋持續呼吸的生命力。(Nina提供)

【記者廖儷芬/台中市報導】

2025年八月夏末,走進台中後火車站一帶,陽光下的富興工廠1962顯得特別醒目。這裡原是「盛香堂」,台灣最早的化妝品公司之一,當年曾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如今,透過清筑設計團隊的重新規劃,這座六十多年歷史的老工廠,翻轉成為兼具創意和文化的聚落。
園區入口並不張揚,灰色外牆還留著工業時代的痕跡,窗框和欄杆顯得有點斑駁,但當踏入其中,映入眼簾的是完全不同的氛圍。老建築的骨架被保留下來,但空間裡注入了新的能量,變成一個集合設計品牌、展覽、閱讀與市集的生活場域。

咖啡香氣瀰漫的館內一隅,簡約工業風的吧台與木質設計融合,成為遊客休憩與對話的場域。咖啡香氣瀰漫的館內一隅,簡約工業風的吧台與木質設計融合,成為遊客休憩與對話的場域。(Nina提供)
從空拍視角看見工廠院落與彩繪外牆,綠意植栽與紅磚屋瓦並存,展現老屋新生的活力。從空拍視角看見工廠院落與彩繪外牆,綠意植栽與紅磚屋瓦並存,展現老屋新生的活力。(Nina提供)
陽光下的富興工廠 1962,老屋立面仍保留當年的堅實結構。陽光下的富興工廠 1962,老屋立面仍保留當年的堅實結構。(Nina提供)

舊建築裡的新創意
走到一樓展區,最先看到的是各式編織裝置與設計作品。黃色的藤編大葉子從牆邊探出來,幾張用藤條編織的座椅擺放在角落,上頭掛著手作包、圓形的織品和鏡子。一位戴著草帽的年輕人站在這裡,帶著笑容,身旁是兩座穿著大衣的假人模特兒。這一幕讓人感覺像走進了一間既現代又帶點懷舊味道的藝廊。
再往裡走,另一處空間展示著夏日服飾與藤編包,模特兒穿著清爽的服裝,旁邊三位遊客正低頭仔細挑選。中央的裝置用彩色布料,與竹編拼湊成大型植物造型,將冷調的工業空間點綴得活潑起來。
轉個彎,則是一間老派氛圍濃厚的唱片店。木框窗戶、堆滿磁帶的展示架,還有禁止拍照的手寫告示,都讓人瞬間掉進時光隧道。透過玻璃望進去,滿牆的黑膠唱片、卡帶與老式音響一字排開,彷彿回到七、八〇年代的台灣流行音樂時代。這裡既是收藏者的寶庫,也成為年輕人重新認識聲音歷史的入口。

在這座老工廠裡,市集、展覽、唱片、閱讀和咖啡香交織在一起,讓人看見舊建築與新生活的最好融合。在這座老工廠裡,市集、展覽、唱片、閱讀和咖啡香交織在一起,讓人看見舊建築與新生活的最好融合。(Nina提供)
一幅浪漫的生活風景。一幅浪漫的生活風景。(Nina提供)
富興工廠1962並不是單純的改造,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再生。富興工廠1962並不是單純的改造,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再生。(Nina提供)

中庭裡的熱鬧
從二樓走到陽台往下望,中庭正是富興工廠1962的心臟。午後的陽光灑落,幾十位民眾聚在一起,或是逛攤位,或是坐下來聊天。白色的布棚和一串串小燈泡在空中交錯,氛圍像是歐洲小鎮的廣場。孩子在樹蔭下追逐,大人則停在攤位前,隨手挑選手作品或飲品。
靠牆的位置,掛著幾個放大版的化妝粉餅和口紅裝置,提醒著這裡的前身曾經是化妝品工廠。老牆面與新裝置並存,正好展現「老屋翻新 × 文創聚落」的精神。

實驗檯面上展示著舊照片與儀器,訴說著盛香堂當年研發化妝品的歷史痕跡。實驗檯面上展示著舊照片與儀器,訴說著盛香堂當年研發化妝品的歷史痕跡。(Nina提供)
繽紛的口紅、香水與粉餅牆面成為最佳拍照背景。繽紛的口紅、香水與粉餅牆面成為最佳拍照背景。(Nina提供)
白色的布棚和一串串小燈泡在空中交錯,氛圍像是歐洲小鎮的廣場,孩子在樹蔭下追逐。白色的布棚和一串串小燈泡在空中交錯,氛圍像是歐洲小鎮的廣場,孩子在樹蔭下追逐。(Nina提供)

一處可停留的角落
除了展覽與市集,富興工廠1962也提供靜下來的空間。二樓的一間大房間改造成閱讀與講座場地,書牆上陳列各式雜誌與設計刊物,沙發、懶骨頭椅隨意擺放,讓人能輕鬆翻閱書本或參加分享會。下午時分,陽光從窗外灑進來,光影在地板與桌椅間遊走,氛圍安靜而舒適。

閱讀與展覽空間,擺放沙發、長桌與雜誌牆,氛圍溫馨而現代,提供休憩與文化交流的角落。閱讀與展覽空間,擺放沙發、長桌與雜誌牆,氛圍溫馨而現代,提供休憩與文化交流的角落。(Nina提供)
一處安靜的展覽角落,花藝與攝影作品相映,讓老工廠化身為美感生活的溫柔據點。一處安靜的展覽角落,花藝與攝影作品相映,讓老工廠化身為美感生活的溫柔據點。(Nina提供)
昔日的工廠空間,如今被保留下來,木框玻璃屋、復古沙發與展示櫃交織出濃濃時代感。昔日的工廠空間,如今被保留下來,木框玻璃屋、復古沙發與展示櫃交織出濃濃時代感。(Nina提供)

老建築的新生活
富興工廠1962並不是單純的改造,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再生。這裡既有歷史,也有創意;既能讓人憶起舊時代的工廠記憶,又能讓設計師和創意品牌在此實踐新的可能。
正如許多來訪的年輕人說的:「這裡不是冷冰冰的博物館,而是可以生活的地方。」在這座老工廠裡,市集、展覽、唱片、閱讀和咖啡香交織在一起,讓人看見舊建築與新生活的最好融合。
走出園區時,午後的陽光依舊炙熱,但心裡卻有一股清爽。這不是單純的懷舊,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富興工廠1962,正以它的故事和空間,提醒著我們:老屋不必被遺忘,它還能開啟一段全新的篇章。

探頭進入工廠的地下通道,帶著幾分神秘與探險感。探頭進入工廠的地下通道,帶著幾分神秘與探險感。(Nina提供)
改造後的空間再現復古理髮廳氛圍,櫃檯、鏡面與燈飾一應俱全,讓人穿越回 1960 年代。改造後的空間再現復古理髮廳氛圍,櫃檯、鏡面與燈飾一應俱全,讓人穿越回 1960 年代。(Nina提供)
長廊空間,牆面以彩色裝飾與燈光搭配,擺放桌椅與植栽,讓舊式水泥建築多了一分活力。長廊空間,牆面以彩色裝飾與燈光搭配,擺放桌椅與植栽,讓舊式水泥建築多了一分活力。(Nina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