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池畔豐年祭 部落齊聚的盛夏饗宴

竹盤鋪上葉子盛裝豐年祭料理,包含炸魚、白飯、山菜與醃漬蔬果。(周顥承提供)
竹盤鋪上葉子盛裝豐年祭料理,包含炸魚、白飯、山菜與醃漬蔬果。(周顥承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8月9、10日連續二天台東池上大坡池,陽光正烈,水面映照著藍天與白雲。2025年台東池上鄉公所舉辦的「2025年聯合豐年祭」在這片湖畔熱鬧登場,吉瓜愛、大埔、陸安、大坡、吉布娃、甲道、新興、福文、白毛寮等九個部落族人齊聚一堂。對許多遠離部落的族人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慶典,更是一次回家的日子。

穿著華麗傳統服飾的年輕男女,在陽光下開心合影,笑容洋溢節慶喜悅。穿著華麗傳統服飾的年輕男女,在陽光下開心合影,笑容洋溢節慶喜悅。(周顥承提供)
穿著華麗傳統服飾的女子在場中露出燦爛笑容,迎接賓客。穿著華麗傳統服飾的女子在場中露出燦爛笑容,迎接賓客。(周顥承提供)
酸甜小圓茄與傳統沾醬,搭配酥炸魚塊,酸香開胃。酸甜小圓茄與傳統沾醬,搭配酥炸魚塊,酸香開胃。(周顥承提供)
部落準備的特色炸物料理,金黃酥脆、份量十足。部落準備的特色炸物料理,金黃酥脆、份量十足。(周顥承提供)

現場最吸引目光的,是各部落精心準備的傳統料理,參加美食評比。大竹盤盛著炸魚、山菜、醃漬蔬果與香Q白飯;竹筒盛裝的雞湯香氣四溢;月桃葉裹著鹽漬豬肉與烤魚,原汁原味。圍觀的遊客不僅能品嚐到各部落的風味,更能透過食物,感受那份源自土地的情感與記憶。
在攝影家周顥承的鏡頭下,族人穿著華麗的傳統服飾,頭飾羽毛隨風搖曳,衣襟與腰間的彩織帶映著陽光,顯得格外耀眼。這些服飾沒有分季節,無論寒暑,族人都會完整穿上,以示對祭儀的尊重。烈日下,汗珠浸濕了衣領與額頭,卻無人退縮,因為穿著正式族服,是對祖靈與傳統的敬意。
年輕人和小孩的臉上,寫滿了對活動的喜悅與自豪。有人忙著和親友合影留念,有人一邊品嚐傳統美食一邊分享心得,小朋友則捧著糯米飯糰,邊吃邊笑。各部落攤位前,總是擠滿了人,有長者耐心解說料理的由來,也有族婦熱情招呼客人試吃,場面溫馨又熱鬧。

竹筒雞湯、炒高麗菜與海藻料理,融合山海之味。竹筒雞湯、炒高麗菜與海藻料理,融合山海之味。(周顥承提供)
以月桃葉盛裝的鹽漬豬肉與烤小魚,是經典的原民家常風味。以月桃葉盛裝的鹽漬豬肉與烤小魚,是經典的原民家常風味。(周顥承提供)
傳統服飾的小女孩,專注品嚐手中的點心。傳統服飾的小女孩,專注品嚐手中的點心。(周顥承提供)
男童手捏糯米糰,開心對著鏡頭擺出可愛表情。男童手捏糯米糰,開心對著鏡頭擺出可愛表情。(周顥承提供)
身穿紅色傳統服的青年們圍著桌前品嚐佳餚,邊吃邊交流美食心得。身穿紅色傳統服的青年們圍著桌前品嚐佳餚,邊吃邊交流美食心得。(周顥承提供)

除了美食,現場還有趣味活動。有人拉起弓試手氣,有人邊跳舞邊和觀眾互動。不同年齡層的族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祭典,把部落的熱情與笑聲傳遞給每一位來訪的朋友。
「回來,就是要穿上族服,唱歌、跳舞,吃我們自己的食物。」一位參與多年的大坡部落長者說。對族人而言,豐年祭不只是慶祝豐收,更是族群凝聚的時刻,是文化延續的重要環節。
傍晚時分,微風拂過大坡池,水面映照著族人鮮豔的服飾與笑臉。這一幕,正是屬於池上的夏日記憶:在土地與人情交織的節奏中,文化在歌聲與舞步裡延續,美味在鍋煙與竹香間傳承。

遊客們圍在攤位前品嚐各式料理,場面熱鬧非凡。遊客們圍在攤位前品嚐各式料理,場面熱鬧非凡。(周顥承提供)
男子拉起彈弓,參加趣味競賽活動,專注神情十足。男子拉起彈弓,參加趣味競賽活動,專注神情十足。(周顥承提供)
族人齊聚攤位前合影留念,展現團結與熱情。族人齊聚攤位前合影留念,展現團結與熱情。(周顥承提供)
Cipuwa(慶豐部落)族人盛裝站在攤位前,比出讚的手勢,展現自家料理與文化自信。Kawaliwali(大坡部落)族人盛裝站在攤位前,比出讚的手勢,展現自家料理與文化自信。(周顥承提供)
延伸閱讀
野銀黑小米豐收祭 八年後的回家路
2025年07月14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