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銀黑小米豐收祭 八年後的回家路

「好久沒看到這麼多人一起跳舞搗小米了。」在七月燠熱陽光下,耆老望著操場上熱鬧的景象,眼角閃著亮光。7月12日,蘭嶼野銀部落舉辦久違的「黑小米豐收祭」,這場睽違八年的傳統祭典,讓整個部落彷彿走回從前,也走向未來。
從清晨開始,部落就進入了緊鑼密鼓的準備節奏。旗幟隨風飛揚,地上畫著象徵祖靈的圖騰。參與活動的族人穿上傳統服飾,有人抹上泥土,有人手持搗棒,站定於神聖的位置,準備迎接這場文化與記憶的重聚。
婦女迎賓舞 孩子搗小米
活動由婦女們帶來的迎賓舞揭開序幕。她們身穿白衣黑裙、配戴紅黑串珠與獸骨項鍊,踏著穩健節奏,緩緩從會場一側走出。觀眾席爆出陣陣掌聲,連一旁的小孩也忍不住跟著起舞。這些婦女,或許曾參與上一次的祭典,也可能是第一次正式登場,但她們的眼神中,滿是自信與堅定。
而孩童們搗小米的畫面,則成為另一焦點。雖然動作還不夠熟練,力氣也略顯不足,但有年輕叔叔與哥哥在一旁陪伴,節奏依然整齊。每一下搗擊都像在敲打祖靈的門扉,也敲醒更多人心中的文化記憶。
勇士再現 氣勢磅礡
來到青壯年男子搗小米的段落,場面正式沸騰。他們身穿丁字褲,裸上身手持木杵,在廣場中央以隊形列隊,節奏一致、動作整齊劃一,隨著鼓聲與號令,重重搗下,汗水順著背脊滑落,卻毫不鬆懈。這不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種精神象徵,一種對祖先與土地的敬意。
「這畫面真的很震撼。」來自台灣本島的觀眾說,他沒想到一場傳統祭典可以這麼有力,這麼令人動容。
音樂與青春 點燃午後
午後時光,場上節奏漸變。來自蘭嶼與台灣本島的音樂人接力登台,包括Pongso No Tao樂團、周莉文、謝永泉與周克桂,還有特別邀請的歌手謝英雄、謝寶軒與楊艾婷。部落族人有人演奏薩克斯風、有人自彈自唱,也有人穿著亮麗服裝高唱族語新歌。族人們隨著旋律搖擺,一邊鼓掌,一邊高喊彼此的名字,整個野銀廣場像極了一座海邊的開放式音樂廳。
八年等待 只為一次回眸
這場豐收祭不只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個重新凝聚部落的契機。自上次舉辦已過八年,期間歷經風災、疫情、人口外流等多重挑戰,如今再聚,份外感動。
「也許明年就能再辦,也許還要等更久,但只要族人願意,文化就會在我們手中繼續走下去。」一位參與籌備的青年如是說。
黑小米豐收祭,喚醒的不只是記憶,更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