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罟 牽回那段快被忘記的海岸歲月

膠筏背後,志工與漁民一同推進海中,一根根管材與浮具象徵的是金門人自力更生的智慧,也是沿海漁村的堅韌日常。(Ed Gar提供)
膠筏背後,志工與漁民一同推進海中,一根根管材與浮具象徵的是金門人自力更生的智慧,也是沿海漁村的堅韌日常。(Ed Gar提供)

【記者廖儷芬/金門報導】

七月二十六日,金門的海風吹得溫柔,一條粗繩橫跨沙灘與浪頭,幾十個人一字排開,喊聲、腳步、汗水混在一起。這不是表演,是一場實實在在的牽罟體驗。

牽罟,是古早漁民靠海維生的智慧,靠著人力從岸上把長長的漁網一寸寸拉回來。這樣的畫面,幾十年前在金門處處可見,如今卻成了少數人的記憶。

老一輩熟練地理線、年輕人則學著怎麼搭手,一代傳一代,不用太多話。老一輩熟練地理線、年輕人則學著怎麼搭手,一代傳一代,不用太多話。(Ed Gar提供)
一名戴著斗笠的志工正耐心教導孩童如何佩掛曳網裝備。一名戴著斗笠的志工正耐心教導孩童如何佩掛曳網裝備。(Ed Gar提供)
牽罟,是古早漁民靠海維生的智慧,靠著人力從岸上把長長的漁網一寸寸拉回來。牽罟,是古早漁民靠海維生的智慧,靠著人力從岸上把長長的漁網一寸寸拉回來。(Ed Gar提供)

老一輩的腳步 新一代的接棒

「這是我們金門人的生活,不是活動。」一位參與的老漁民語氣堅定。他們穿著鮮橘色長袖衫、頭戴斗笠,熟練地整理網線、指揮方向,每個動作都不拖泥帶水。他們的手繭,是歲月留下的記號,也是文化還在呼吸的證明。

年輕人站在他們身邊,有些第一次接觸繩網,有些是帶著孩子來的家長,從眼神的專注與臉上的笑容看得出來,他們不是來「玩玩看」,而是想真心理解什麼是「牽罟」。

從背後視角望去,一列參與者魚貫排列,腰部皆繫著保護墊與繩索,目標一致地朝海面用力拉動,傳統漁法化作現代體驗。從背後視角望去,一列參與者魚貫排列,腰部皆繫著保護墊與繩索,目標一致地朝海面用力拉動,傳統漁法化作現代體驗。(Ed Gar提供)
少年全神貫注投入操作,一條從海延伸至沙灘的繩索,正悄悄牽起世代間的交流。少年全神貫注投入操作,一條從海延伸至沙灘的繩索,正悄悄牽起世代間的交流。(Ed Gar提供)
船即將離岸,海浪打在膝間,岸上的人雙手推力,這是團隊,也是鄉親,誰都不說累。船即將離岸,海浪打在膝間,岸上的人雙手推力,這是團隊,也是鄉親,誰都不說累。(Ed Gar提供)

沙灘上的節奏

一條大繩從海中拉回,後頭還拖著成串的網。參與者用繩子圍在腰上,順著指令前進。浪打腳底,沙陷半寸,太陽曬得身體發熱,但沒有人喊苦。

有年輕人笑說:「這繩子好像把我們大家串在一起。」的確,這條繩是力量的連結,是記憶的連結,也是人與海、人與人之間的那道看不見的線。

攝影家 Ed Gar 把這一切記下。無論是站在浪裡拉網的長者、在沙灘上大笑的年輕人,還是專注教孩子繫繩的志工,每一張照片都讓人感受到海風裡的生命力。

細心檢視網線,確保整體方向正確無誤,傳統技藝在這一刻展現極致專注。細心檢視網線,確保整體方向正確無誤,傳統技藝在這一刻展現極致專注。(Ed Gar提供)
志工奮力將沉重漁網拉上沙灘,雙手緊握網線。志工奮力將沉重漁網拉上沙灘,雙手緊握網線。(Ed Gar提供)
從童年就親身體驗漁村文化,是最真實且動人的學習方式。從童年就親身體驗漁村文化,是最真實且動人的學習方式。(Ed Gar提供)

捕到的不只是魚

網子慢慢收緊,幾尾銀亮不小的魚在網中跳動。不是大豐收,但大家開心地圍上來,指指點點、合照紀念。那不是市場裡幾斤幾兩的價值,而是一種「我們一起做到了」的感動。

志工還在一旁解說海魚種類、牽罟的歷史、漁民的辛勞。有人聽著聽著,默默把手機放下,只看著海,像是第一次認真望見這片金門的海岸。

參與者與志工合影留念,手中捧著收獲滿滿的漁獲,比出大大的讚,展現出這場活動的成就與喜悅。參與者與志工合影留念,手中捧著收獲滿滿的漁獲,比出大大的讚,展現出這場活動的成就與喜悅。(Ed Gar提供)
手中捧著收獲滿滿的漁獲,比出大大的讚,展現出這場活動的成就與喜悅。手中捧著收獲滿滿的漁獲,比出大大的讚,展現出這場活動的成就與喜悅。(Ed Gar提供)

文化不是紀念品 是生活

有人問:「為什麼要辛苦復辦牽罟體驗?不是拍個影片、做成教材就好?」

答案藏在這片沙灘上。文化若只是放在展覽櫃裡,就慢慢變成標本。但當我們拉一條繩、踩一腳浪,和人一起喘氣、一起拉力線,就能懂,那是活的,是日常,是要用身體記住的。

這天的牽罟結束了,志工們收起網線、晾乾膠筏,拍了合照。老人家的笑容很淡,但很實在。

這不是一場活動的結束,而是記憶的重啟。下一次,等潮水漲起,還會再牽一次,牽著魚,也牽著文化回來。

載著兩位笑容滿面的老漁民,小艇緩緩離岸。載著兩位笑容滿面的老漁民,小艇緩緩離岸。(Ed Gar提供)
這天的牽罟結束了,志工們收起網線、晾乾膠筏,拍了合照。老人家的笑容很淡,但很實在。這天的牽罟結束了,志工們收起網線、晾乾膠筏,拍了合照。老人家的笑容很淡,但很實在。(Ed Gar提供)

延伸閱讀
金門兵推模擬敵襲 啟動低軌衛星備援
2025年06月12日 | 1個月前
520清晨 2中國男偷渡金門被逮
2025年05月20日 | 2個月前
金城國中考題現不雅字眼 校方調查
2025年05月11日 | 2個月前
金門男當車手 良心不安自首
2025年04月01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