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鷹的羽翼串連山林與文化 三地門文化館特展開幕

鄉長曾有欽頒發感謝狀予支持展覽籌備的在地代表,雙方於壯麗山景前合影。(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鄉長曾有欽頒發感謝狀予支持展覽籌備的在地代表,雙方於壯麗山景前合影。(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記者廖儷芬/屏東報導】

在陽光溫暖、山風輕拂的七月二十五日,屏東縣三地門鄉文化館三樓特展區舉辦一場充滿文化記憶與自然情感的展覽《山林守護者:熊鷹之羽的文化意象與部落記憶傳承特展》正式開幕。

這場展覽並非僅止於靜態展品,它是一段段從山林飛來的故事,一次次耆老的低語訴說,一幅幅羽飾背後的生命記憶。

參與開幕的貴賓、部落耆老與文化工作者於三地門文化館戶外合影。參與開幕的貴賓、部落耆老與文化工作者於三地門文化館戶外合影。(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策展團隊成員於展場牆前發表策展理念,說明展覽名稱「羽化傳說」的由來與展區故事背景。策展團隊成員於展場牆前發表策展理念,說明展覽名稱「羽化傳說」的由來與展區故事背景。(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熊鷹的意象 是守護也是傳承

「熊鷹,是我們山林的守護者。」開幕式上,三地門鄉鄉長曾有欽佩戴花環、身著族服,語氣誠懇地說。他也向現場來賓介紹,熊鷹不只是珍稀猛禽,更是排灣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徵。

在展場中,仿真羽飾作品一字排開,從繁複華麗的酋長冠羽,到簡練純粹的少年頭飾,每一件作品都記錄著佩戴者的身份與族群位置。這些羽飾皆由部落耆老與青年共同創作完成,並搭配照片、紀錄影片與說明文字,讓參觀者了解羽飾製作的技法與文化背景。

導覽員為來賓介紹熊鷹羽飾的文化意涵,眾人圍繞著展品駐足聆聽。導覽員為來賓介紹熊鷹羽飾的文化意涵,眾人圍繞著展品駐足聆聽。(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三地門鄉長曾有欽於開幕式上致詞,感謝各界支持這場以熊鷹為主題的文化特展。三地門鄉長曾有欽於開幕式上致詞,感謝各界支持這場以熊鷹為主題的文化特展。(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族人與地方力量齊聚支持

不少部落耆老、文化工作者與地方長官到場參與。活動一開始,由主持人介紹展覽緣起後,鄉長曾有欽頒發感謝狀予協助展覽的貴賓,並與參與策展的族人合影。多位受獎者頭戴花環,手持感謝狀,與壯麗的山景共同入鏡。

現場也舉辦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展場導覽。由部落代表一一講述每件展品背後的故事,包含「仿真熊鷹頭飾」、「獵人羽扇」等作品,讓來賓進一步理解羽飾不只是裝飾品,更是族人對山林的敬畏與生命經歷的記錄。

排灣族青年身著傳統服飾擔任活動主持人,語氣溫柔、字字清晰,讓整場開幕式更加流暢而有感情。排灣族青年身著傳統服飾擔任活動主持人,語氣溫柔、字字清晰,讓整場開幕式更加流暢而有感情。(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獲表揚的耆老與代表們手持感謝狀與資料袋,他們是山林文化傳承的重要推手。獲表揚的耆老與代表們手持感謝狀與資料袋,他們是山林文化傳承的重要推手。(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開幕式現場座位區,與會長官與族人一字排開,頭戴花環神情莊重,聆聽文化分享與展覽介紹。開幕式現場座位區,與會長官與族人一字排開,頭戴花環神情莊重,聆聽文化分享與展覽介紹。(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部落記憶的延續 從年輕人開始

「這不是一場回顧的展覽,而是一次文化的提醒與延續。」參與展覽策劃的耆老江叔梅說,過去,羽飾的技藝常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但現代生活方式改變,讓許多知識面臨中斷風險。透過展覽,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重新學習這些工藝,也重新理解自己與土地的關係。

展場裡,有一區展示羽飾製作的過程,包括羽毛選擇、編織技法與象徵意涵說明。觀眾不時駐足,細看羽毛的紋理與色彩,有些民眾甚至主動詢問是否能報名體驗工作坊。

展場中展示多款「仿真熊鷹羽飾」,從酋長冠羽、獵人羽扇到長老儀式飾品,每件作品皆蘊藏深厚文化意涵。展場中展示多款「仿真熊鷹羽飾」,從酋長冠羽、獵人羽扇到長老儀式飾品,每件作品皆蘊藏深厚文化意涵。(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背景是排灣族仿真羽飾作品,呈現出文化工藝的美感。背景是排灣族仿真羽飾作品,呈現出文化工藝的美感。(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展覽持續至十月底 歡迎前來傾聽山林低語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開放時間為每週三至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半,

中午十二點至一點半為休館時間,週一與週二休館。

參與展覽工作團隊於展牆前合影,每個人臉上都掛著開心的笑容,頭戴花環的他們是這場文化盛事的重要推手。參與展覽工作團隊於展牆前合影,每個人臉上都掛著開心的笑容,頭戴花環的他們是這場文化盛事的重要推手。(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貴賓在「羽語傳情」互動牆上輕觸羽片,留下對山林與文化的祝福,也展現展覽與觀眾之間的溫暖交流。貴賓在「羽語傳情」互動牆上輕觸羽片,留下對山林與文化的祝福,也展現展覽與觀眾之間的溫暖交流。(三地門鄉公所提供)
延伸閱讀
屏東觀賞魚蓬勃生機 年產值逾10億
2025年07月23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