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去庫存」變形記(2)》揭房地產瘋狂內幕
前情提要:中國樓市「去庫存」變形記(1)》房價漲上天
中國房地產瘋狂內幕
面對中國熱點城市越來越瘋漲的房價,及高燒不退的房地產市場不斷向三、四線城市傳遞,不僅是公眾越來越迷糊,就連一些專家學者,也越來越「看不懂」中國的「畸形」市場。
人們心中最大的疑問與不解是,10多年前已經在喊房價泡沫超出了民眾的負擔能力,為什麼這些年房價翻番多少倍後,市場反而越來越熱火?擠破頭搶房的人還是越來越多?房價暴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認為,中共高層已經被地方政府和銀行「劫持」,「去庫存」新政被偏離軌道,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供應並追求GDP、地產開發商控制住房供給、銀行大力發放貸款,炒房者逐利托市,多方合力作市,房地產想不漲都難。
中國人很有錢嗎?住房負擔領先全世界
據全球知名的房地產顧問機構Demographia公布的年度《全球住房負擔能力調查》,「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的香港,房價收入比(家庭平均住房價格與居民的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之比)為19倍,其次雪梨12.2,溫哥華為10.8。
但是通過對中外住房負擔能力進行比較,資深媒體人沈曉傑金融時報撰文說:用同樣方法來分析中國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買房負擔竟然分別高達33.2、31.9和33.5,遠遠把號稱「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的香港甩在了後頭,超過幅度更是超過70%。如果再把大陸幾個房價較高的城市比較進去,前10名很可能被中國城市包圓。
那這些發瘋般爆炒的資金究竟從何而來?
央行「放水」致資金泛濫
從推動房地產的資金上看,中共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8月人民幣新增貸款9,487億元,廣義貨幣(M2)餘額151.10兆元,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倍,同比增長高達11.4%,增速比上月末還高1.2個百分點。
而房價這麼多年來持續上漲,也與央行M2貨幣濫發緊密相關,多年來,中共央行M2增速以超過10%的速度加速增長。統計顯示,2013年大陸M2增速降到13.6%,2014年降到12.2%,2015年增長回升至13.3%。2016年一季度末M2餘額高達144.62兆元,增幅為13.4%。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陳龍教授結合1990~2013年大陸房地產市場與貨幣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大陸房價漲幅與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相關性超過71%,換句話說,影響房價最主要的因素是貨幣發行增長速度過快,央行過度放「水」導致資金泛濫。
從政府稅收上看,最突出的就是借著營改增,把不動產納入了企業增值稅抵扣的範圍。買房、買地能抵扣增值稅,此舉不僅大大消減了企業的稅務成本,而且更將企業推進了「搶房大軍」、「搶地大戰」。
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 追求GDP
從中共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土地出讓金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比重在2013年為59.8%,2014年為56.2%,2015年雖有所下降,但占比仍超過1/3以上。
被專家學者們公認的是,中國地方政府長期存在土地財政依賴症及GDP政績追求症。房地產業的興旺是既能增加土地財政收入,又能提高GDP、幹出政績的最快見效辦法,長期被地方政府視為心頭愛。
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的結果是,地方政府對於地價的上漲雖然表面嚴厲,但實際樂在心裡。如果地賣不出好價錢,地方政府吃什麼?一名政府官員還向大陸媒體記者說了實話:「你若不賣地,連發工資都成問題。」
借著「去庫存」的大政方針,各級地方政府各種刺激性的鼓勵政策隨之出現,包括取消或放鬆已有的限購限貸政策,降低貸款首付等等,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上升通道」被正式打開,整個市場的「投機炒作」之風被徹底的啟用。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16年前8個月,單個城市土地出讓金超過100億的達到39個城市,多個城市出現土地出讓金翻倍的現象。其中,杭州土地出讓金上漲3倍,蘇州、南京、合肥、武漢、鄭州、深圳、寧波等城市全部漲幅翻倍。
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度急劇上升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前8個月,中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兆元,同比增長14%。
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更是急劇上升,蘇州前8個月的土地依賴指數高達82.6%,杭州、合肥、南京等城市依賴度指數都超過50%。
9月28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召開的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分析探討會透露,今年前8月中國土地出讓金占地方基金收入比例已高達87.89%,接近9成。
在這場房地產瘋狂中,各個熱點城市的地方政府可謂盡享土地財政的「盛宴」。一些經濟學者長期認為,中共政府是土地唯一的擁有者和賣主,實際上就形成了對土地的壟斷,可以人為製造「供不應求」的情況來炒高地價,於是消費者只能忍受驚人的高房價。
也有評論稱,對於作為監管者的政府主管部門來說,無論房價有多麼「傳奇」,市場有多麼瘋狂,常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動於衷,無所作為。調控也只是「空調」式的幹喊喊。
央企領軍 各路房地產商暴炒地價推升房價
房價一路飛漲,當然少不了房地產商對房價的調高與炒作,大陸一些媒體報導稱,央企地產商更是在其中起著「領軍的作用」,甚至有稱「央企」推高房價。
2010年前,為了應對公眾對「央企推高房價」的憤怒,中共國資委曾發文要求,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這曾經讓公眾欣喜。因為,假如央企退出了房地產行業,則房價極有可能下跌。然而,6年過去了,沒有一家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公開的理由是,國資委並沒有給出一個央企退市的時間表。
2016年,中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地王」扎堆湧現,據媒體統計,前8個月,中國「地王」數量已超過200宗。據專家預測,今年「地王」數量將創歷史新高。
在這些成堆湧現的地王中,「麵粉貴過麵包」(樓板成本價貴過目前新建在售房價格)的現象普遍出現,周邊的大樓價格也應聲上漲。
而扎堆湧現的「地王」背後,成群的央企國企也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央企、國企已搶得半數地王。地產民企稱,這些企業競標舉牌時「眼都不眨」,一幅不在乎錢的態勢。
陸媒報導,今年6月,拿到深圳「地王」的電建地產隸屬央企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廣州方榮則歸屬央企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旗下。根據兩家企業的得標價,這兩家央企預測當地兩年後的樓價,將從5萬多/平米上漲至8萬/平米以上,上漲幅度近60%。
最具代表性的是此前6月1日,上海北郊遠在外環之外的寶山區顧村兩地塊,由信達地產(隸屬財政部)以58.05億,在24家開發商的激烈爭奪中拍得,溢價率高達303%。業內計算,該大樓保本售價超過7萬/平米。而周邊在售項目中,國鐵建青秀城和金地天地雲墅的價格分別為3.4萬/平米起、4萬/平米。也就是說,財政部管理的地產公司「預測」,上海北郊的房價兩年後將再上漲70%以上。
央企領軍之下,各路地產商也緊隨其後,將土地市場推的風生水起,此前「套」在手中的高價土地順利「解套」,新盤房價也順勢調高,贏利大增。
央企出沒,地王頻出!有分析人士稱,央企國企作為高地價以至高房價的第一市場推手,已經暴露無遺。
業界分析,土地價格最終要傳導到房價上,如果沒有政府干預,新一波樓價上漲也蓄勢待發。
百業低迷 銀行貸款獨愛房地產
無須質疑,在中國當前的房價下,如果沒有銀行貸款的支持,也就沒有房地產業的火熱,市場已經遠遠超出了多數民眾現金支付的能力。
銀行作為放貸的主體,貸給誰、不貸給誰,基本由銀行的風險政策說了算,而銀行風險政策的特點是偏好抵質押和擔保,另外還有政府的政策。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大陸許多行業時起時伏,鋼鐵、煤炭甚至跌入低谷,然而,百業低迷,唯地產不破,土地、房產基本是一路升值,當前中國經濟,房地產幾乎成了唯一的亮點。於是,銀行貸款向能提供土地和房產抵押的行業集聚並不奇怪。
另一方面,中共的銀行做為政府的附庸,也要為GDP數字出力,房地產做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銀行也不能不配合政府文件行事。在高層「去庫存」的大政方針和地方政府政策要求下,銀行貸款的選擇可想而知。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大陸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已經達到14.18兆,2015年至今則新增逾3兆元,占到了總額的20%左右。此外,截至2015年年末,16家上市銀行對公業務中涉及房地產業的貸款(開發貸)餘額合計4.25兆元。
兩者相加,銀行在房地產業的貸款總額約高達20兆元。整個超過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8.1兆的5分之1。
而剛剛過去的8月份,據央行數據,8月人民幣新增貸款9,487億元,
住戶部門增加的貸款就有6,755億元,占到了71.2%(上個月該數值占比接近98%)
銀行對房地產業的支持也體現在利率上。8月24日,融360公布,截止到今年7月,中國首套房平均貸款利率降至4.44%,繼續創歷史新低。
以上數據綜合證明:中國新增的貸款,大部分被投到房地產市場上去,支撐著當前高企的房價。有評論稱,最近這半年的房價,完全是靠銀行貸款支撐,是靠槓桿拉升。
有地產商和銀行相互勾結炒高房價謀利
甚至還有地產商和銀行勾結共同推高房價。新浪財經頭條曾經刊登一份知情人士的爆料文章,該文介紹了一些大樓的價格炒作流程:
比如是房產商A,開盤了100套房,每套應售價100萬,但一開盤,開發商直接把價格報到200萬,暫時沒人買怎麼辦?就去搞一批身份證,比如公司員工的姐姐,部門經理的老丈人,用他們的身份以200萬的價格買下來,由房產公司付首付、並還房貸,同時,另外簽一份合同,把房子抵押給房產公司老闆控股的法人單位B。
然後,法人單位B拿著這些抵押的房本去找銀行做抵押貸款,獲得資金,因為這些原本值100萬的房子是以200萬購買的,那銀行的評估認為它值200萬,銀行就可以放到最高140~160萬的抵押貸款,這個資金再拿來還房產公司A的月供,公司就可以有大量的現金流,然後坐等房子慢慢賣…… 。
該文稱,銀行的人都知道,但為什麼不管?因為房貸是銀行最主要和穩定的利潤來源,如果不給貸款,從最底層的審批員到分行行長,都完不成任務,拿不到獎金。
還有分析稱,對於銀行來說,不想也不能讓房價倒,無論如何也要再貸,甚至以更低利率支持那些有國企背景的房地產企業再次推高房價,創造業績及GDP,而貸給國企,即使虧了,也有政府兜底。更重要的是,錢都是政府的,房地產、國企、中國經濟都已經被綁在一條船上,船翻了誰都好不了,無論如何都會有政府「保駕護航」。
民眾的羊群效應及「坐地賺錢」心理
十幾年來,百業調零加股災之下,民眾已經找不到安全的投資渠道,也只有房地產價格不斷升高,投資房產者的「坐地賺錢」榜樣比起那些辛苦創業者更容易讓民眾效仿。而貨幣多發引起的通貨膨脹使錢不值錢,更加劇了民眾尋求資金安全的心理。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戈針對中國大陸情況說:「現在所有的人都堅信,一線大城市的房產是唯一接近以前黃金的保值手段。」
網上甚至流傳段子,列舉敗家的十大行為和興家的十大行為,興家十大行為是:在北京買房、在上海買房、在深圳買房、在杭州買房、在廣州買房、在廈門買房、在南京買房、在蘇州買房、在合肥買房等等;而敗家的十大行為首先就是:賣房創業。
這也就不難解釋,在房地產瘋狂中,成群的民眾受「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影響,爭相「搶房」,進而又推升了房價,「賺錢」效應反過來又影響到更多的人加入「搶房」大軍。
房價的飆漲,也少不了炒房者的逐利攪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信貸寬鬆、資金充裕,炒房者就充分利用槓桿,進行「蝗蟲式掃貨」,一線城市樓價進入高位,就去二線城市,二線城市限購,就再去三線,導致樓價「畸形」上升。
「去庫存」新政被偏離軌道
針對大陸房地產的瘋狂,《金融時報》評論稱,投機性炒房,是這一輪中國大中城市房價在高位繼續得以暴漲和熱炒的根本原因。
從高層政府方針上看,9個月前,習、李的「供給側改革」提出樓市「去庫存」,要求「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期望通過降低房價,讓更多民眾能買得起房,從而啟用和擴大有效需求,既消化過去幾年樓市限購造成的待售房屋過剩問題,又解決居民住房困難,同時又不會刺激到樓價,還可以保證經濟增長的GDP。
但在具體應用上,一切似乎都偏離了軌道。
「2016年截至目前是有史以來中國房地產政策環境最寬鬆的時期。」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稱,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磅的樓市刺激政策輪番出台,樓市刺激政策主要涉及信貸、稅收、購房補貼等各類實質性環節,甚至購房契稅也史無前例作出調整放鬆,強勁地支撐了市場。
大陸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去庫存」的房地產政策是第一推手,為穩增長釋放出來的貨幣成了最大的助力,高槓桿拿地導致地王頻出,最後,沒有及時跟進的土地供應再次強化了房價上漲的預期。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使市場爆發出超乎預期的瘋狂,以致於每一次,每一個城市的限購似乎成了某種暗示,引發了購房者更大的上漲預期。
謝田說: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上,從政府、銀行、地產商、以至民眾,太多的利益鏈在其中,房地產泡沫已經到了要破又不敢破的地步,利益鏈上的所有人都在期待有什麼奇蹟發生。
相關文章:中國樓市「去庫存」變形記(3)》財富大轉移/中國樓市「去庫存」變形記(4)》始作俑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