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台灣病」 經長:出口好是因AI發展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日前撰文論述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特別是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國人購買力受損等問題,並形容為「台灣病」。經濟部長龔明鑫20日表示,台灣經濟發展不錯,但出口好是因為AI(人工智慧)的發展,而非匯率因素。
《經濟學人》以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並以「台灣病」形容這些結構性問題。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20日於立法院經委會質詢時提到「台灣病」等議題。龔明鑫說明,台灣經濟發展的狀況是模範生,並沒有生病,且匯率不是主導台灣出口好壞的單一因素。
龔明鑫表示,匯率由市場決定,他同時是央行理事之一,對於匯率的態度,他認為應該要維持匯市穩定,如果波動太大,反而會影響製造業報價能力,7大工業國家對此的看法也大多如此。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則說,《經濟學人》可能沒有考慮台灣出口結構已經改變,跟30、40年前完全不一樣。
他說明,在30、40年前,台灣產業發展狀況集中在傳產,受匯率影響程度高,但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比重提升,比較不會因為匯率因素而影響出口。
葉俊顯指出,近年外匯市場結構也發生轉變,以前匯市受貿易主導,現在國際資金流動影響較大,匯率與出口的連結已經沒那麼明顯。近年廠商收到貨款,不再像過去那樣換回新台幣,而是存在國外戶頭,或是直接買美債避險,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減少,讓新台幣持穩於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