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治療大腸癌,先改善便祕

長期便祕累積毒素,容易引發大腸癌。(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長期便祕累積毒素,容易引發大腸癌。(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大腸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名,幾乎都是腫瘤移轉,當然也有死於併發症。醫院並非包治,仍有一定死亡率。其實中醫來看,大腸癌是便祕造成的,處理大腸癌很簡單,只要知道如何清除大便,就可治好。

大腸癌用開刀方式取出部分大腸,是很可惜的!中醫觀點看,去除大便毒素,腫瘤同時消除,不需切除大腸。一旦開刀,燥屎的毒素到處亂竄,有時入肝臟、肺臟,甚至腦部,可說是死路一條,運氣好再活數年,運氣差的一年都不到。 

痛苦化療,到底能不能延長大腸癌病人壽命?還是加速轉移?如果腫瘤接近肛門,開刀做人工肛門,這樣讓人非常不開心,開刀也有很大機會轉移其他器官,變成第四期癌症。這樣的劇碼每天都在上演,癌症除了開刀化療,沒有其他路?

有許多西醫師自己得到腸癌第三期後,拒絕手術治療,即使腹腔淋巴結腫大,也不做任何化療與放療,因為他看到那些做過手術、化放療的患者並沒有得到好結果。

消腫瘤,先祛毒!

有便祕,立刻找中醫調治,大腸癌對中醫而言,無須開刀、更不用標靶藥物,標靶藥也存在強烈副作用,有時癌友可能是死於副作用,而非大腸癌。沒有開過刀或化療的大腸癌病人,找中醫治療比較容易。如果轉移到其他器官,難度就大多了。

大便就是毒,很多的癌症都與便祕有關,如何調理好大便這回事兒,很多癌症都是可避免的。一位醫生能讓你好好的大便,他就是一位可以預防癌症的醫師。 

大腸癌不一定要選擇開刀,找中醫,絕不會耽誤病情,不會死於腸癌。開刀後患者有些不是死於腸癌,而是肝癌。中醫治腸癌,一開始會先固好肝臟,預防其移轉。藥方加柴胡、鬱金、黃芩等消炎藥。

中醫治腹痛與便祕很簡單,一旦被診斷出腸癌,找中醫治療安全又有效。中醫採用攻下劑,如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麻子仁丸、大柴胡湯等使用大黃、芒硝類的藥物,如果攻不下,不能一味的猛攻,病人會虛脫,此時病人極度虛弱,需要補瀉併用,否則病人沒有力氣排出燥屎。 

強大你的心理素質

罹患癌症後的心理素質也是很重要的,改變飲食、生活習慣、練練氣功、使用中藥,幾年過去,仍可活得好好的。如果你是癌症病人,表示癌細胞本身強過你體內的正常細胞,所以它們才能存在,如果想毒死它的話,就必定會先殺死許多正常細胞,再去殺死癌細胞,這種趕盡殺絕的方式,是癌症病人真正死因所在。

正本清源之道是——好好治療便祕。當你得到大腸癌時,按照中醫理論它是屬於陽明症,中醫有「陽明無死症」之說。如果治療正確的話,大腸癌本該不死人的,建議使用「仲景方」,治療正確、效果顯著。◇

延伸閱讀
如何安全退燒?中醫三招自然降溫
2025年10月26日 | 1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