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鄉‧愛台灣原生種 專訪彰化田尾休閒農業協會張書杰

「四年前我就辦過一次原生植物展,但那時候田尾幾乎沒有人看好原生植物市場,不了解甚麼是『生物多樣性』,更別說要關心。」彰化田尾休閒農業協會常務監事張書杰回憶,那時候展場清冷,卻讓他更確定自己要做更多倡議。「原生植物不是單純的花草,它們有生態平衡的功能,是SDGs15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點工作,也是碳匯的一部分。」
這幾年,ESG、淨零碳排成了顯學,社會氛圍慢慢轉變。他說:「當年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孤軍奮戰,現在終於有人懂了。」
從全台蒐羅到精挑細選
籌辦這次的展覽,他走遍全台拜訪原生植物團隊的植物寶庫,花了將近兩週時間盤點原生植物。「最後挑了一百二十幾種,裡面大概有三十種是台灣特有種。」他口氣帶著堅定與感動,「這些都是前輩們的心血,每一株都珍貴。」
張書杰特別強調,原生植物的「美」不只在外型。「像台灣水韭,很多人覺得它不是觀賞植物,可是它存在就是一種價值,一種美感。」
室內森林的挑戰
今年展覽場地在田尾鄉全新的隆盛樹化玉博物館,是室內展館。「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植物大部分需要全日照,缺乏光照幾天後就會掉葉子。」,植物燈一隻要價上萬,他原本打算放棄。一次在與吳書原老師溝通時提到OURA公司,總經理游先生聽到這次原生植物展的理念後,爽快地同意贊助植物燈。
「他們借我們四十六盞植物燈,才解決了最困難的問題。」張書杰感謝廠商的支持,笑著說這是一個「產官學與NPO合作」的最佳案例。
社會設計的實驗
對他來說,原生植物展不只是一個展覽,而是一種「社會設計」。
「如果能在辦公室、在大樓裡放一區原生植物,不只是綠化,而是保育的具體行動。」他補充,「就像我所提的新口號『FTTB:Flora to the Building』,希望能讓原生植物走進建築,走進日常生活。」。田尾的產業發展已經日漸出現瓶頸,必須做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讓田尾人認知到未來消費模式的改變,也必須知道外部競爭日強,內部優勢越來越弱。田尾人面對田尾未來發展的危機,要想要能永續經營,必須有所改變。
回到田尾的選擇
張書杰出生於田尾植物世家,父親經營水生植物多年。父親晚年病重時,他選擇返鄉陪伴。
「那時候很多人勸我接手蕙洋園,說水生植物市場如果斷掉了,非常可惜。」他坦言,一開始也懷疑過,但那九個月的陪伴,讓他真正理解父親的堅持。
「我後來知道,這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份責任。」如今,他守住的不只是父親的心血,也讓水生植物的價值延伸到教育、保育、社會設計。
父親無法用言語傳承給他,他倒過來,從父親的聯絡簿裏,一一拜訪這行業的前輩,才能擁有今天的成就。
家庭就是一艘諾亞方舟
在展覽現場,他常告訴參觀者:「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諾亞方舟。只要家裡願意放一盆原生植物,裝一盞植物燈,就能參與保育行動。」
這樣的理念簡單卻深刻。他希望更多人明白,愛護原生植物不是遙遠的口號,而是日常生活就能做到的小小行為。
對土地的承諾
從四年前的孤單推動,到如今匯聚更多資源與關注,更多的田尾鄉民投入,張書杰的故事是一段逆風而行的歷程。他說:「我一直相信,原生植物展不只是展覽,而是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承諾。」
未來的願景
談到未來,他眼神閃爍著期待:「我希望有一天,台灣每一所學校都能有一個原生植物角落,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和土地連結。」他也希望結合更多社會資源,讓原生植物不只存在於展覽,而是走進校園、社區、廠房、辦公大樓,各種建築內,成為每個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做到這樣,我就覺得這一輩子沒有白走。」
歡迎前往參觀彰化縣田尾鄉原生植物展,感受原生之美,關心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育。
展出期間:10/10(五)-10/26(日) 共17天
展出地點:隆盛樹化玉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