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就是你的藥房 日常保健「四神湯」

流傳千年的「四神湯」,正是一道結合健脾補腎、養腸安神的經典養生湯品(大紀元)
流傳千年的「四神湯」,正是一道結合健脾補腎、養腸安神的經典養生湯品(大紀元)

文/陳如意

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不規律,脾胃普遍較差,吃再多保健品也感覺無用。如何簡單而有效的調養身體,成了許多人關心的課題。

「藥食同源」是中醫與傳統養生學中的一個核心理念,意即: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藥材,具有治未病、保健、防病、輔助治療的作用;而許多中藥材,其實也可以入膳、當食材使用。若能從日常飲食中慢慢調理,循序漸進改善體質,便能根本養生。

傳統中醫視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主要依賴脾胃運化水穀精微來化生「氣、血、津液」,是支持生命活動的核心。流傳千年的「四神湯」,正是一道結合健脾補腎、養腸安神的經典養生湯品。

四神湯依據四味藥材的協同功效而命名,各自對應五臟中的脾與腎,合用可健脾益氣、補腎固精,輔助調理人體內在機能,四味藥材混合等比例搭配,既不偏寒也不偏熱,全面健脾利溼,適合全年飲用,為家常煲湯首選。

四神湯為補脾止瀉名方,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容易腹瀉、氣血不足、經常疲倦者特別合適。也常被用來調理小孩虛寒體質或產後婦女的腸胃功能。當感覺在季節轉換時疲倦或長期腸胃不適時,不妨用一碗溫潤的四神湯,溫暖你的胃,也喚醒體內的元氣。

四神湯的藥材介紹

  • 茯苓:並非植物,是寄生於松樹根部的真菌類菌核。表皮暗褐,內部白色、堅實。 藥用部位為乾燥的菌核,包括白茯苓、赤茯苓(帶皮)及茯神(附有松根心)等類型。茯苓含有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 、揮發油等多種活性成分,性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茯苓有健脾滲溼 、寧心安神 、免疫調節、利水消腫作用。
藥材:茯苓。藥材:茯苓。(大紀元)
  • 蓮子:植物蓮花的成熟種子,藏於蓮蓬內。蓮子性甘澀平,含多酚與胺基酸,助於抗氧化與抗焦慮,有補脾止瀉、養心安神、益腎固精功效。蓮子芯偏寒帶苦味,四神湯的蓮子須去芯以免傷胃氣,可購買市面上的成品——穿心白蓮。
藥材:蓮子。藥材:蓮子。(大紀元)
  • 芡實:又名雞頭米,是水生植物「芡」的種子,藥用部位是乾燥成熟種仁,圓形偏扁、白中帶粉,富含澱粉與蛋白質。芡實性甘澀平,歸脾、腎經。平補不燥,補脾止瀉、固腎澀精、祛溼止帶有助補腎健脾 。芡實難煮,須提前浸泡。
藥材:芡實。藥材:芡實。(大紀元)
  • 淮山:又名山藥,是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蕷的根莖。淮山特指源自淮河地域生產的山藥,自然象牙白色,曬乾或炙乾入藥。正宗的淮山原產地是河南焦作,稱「焦作懷山藥」。淮山性甘平,歸脾、肺、腎經 。歷代醫家譽為「補脾之王」、「神仙之食」。尤其適合脾虛、食慾不振、氣短乏力、久病體弱者。鮮品鐵棍山藥可代替主食,適用於健身、控制血糖。
藥材:淮山。藥材:淮山。(大紀元)

經典食療版四神湯(4人份)

【材料】

茯苓15克
蓮子(去芯)15克
芡實15克
淮山(乾山藥)15克(可用鮮品鐵棍山藥60~80克替代,去皮切塊)
豬肚(傳統搭配)300克(亦可用瘦肉、排骨或雞骨替代)
薑3片
米酒(去腥暖胃)
鹽適量

【作法】

 藥材略沖洗,用清水浸泡30分鐘, 搭配的豬肚或瘦肉汆燙去腥,備用,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約2,000毫升,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煲5~2小時,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享用。

一週可煲1~2次,可連湯帶料食用,有助補益脾胃。無論春夏秋冬,一碗四神湯,能讓我們從腸胃開始,慢慢調回健康的節奏。

在日益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讓日常三餐成為調養的處方。當你懂得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材時,廚房就是你的藥房,飯菜就是你的良方。

養生,不一定要從複雜的理論開始,也不一定非得花費重金。「一碗四神湯」就是簡單卻深具智慧的身體投資。放下炸雞、奶茶,轉換一下節奏,為自己和家人煲一碗四神湯。身體不會騙人,喝著喝著,真的會感覺有變化。◇

延伸閱讀
改善骨質疏鬆! 四神湯固骨本
2025年04月15日 | 6個月前
溼氣過多引發疾病 一藥膳助排溼
2024年09月26日 | 1年前
天賜瓊漿——石榴
2024年05月20日 | 1年前
正統四神湯你喝對了嗎?
2024年03月17日 | 1年前
正統四神湯到底是哪四神?
2023年06月05日 | 2年前
冬天如何進補? 推薦4道養生湯品
2022年10月16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