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財富不是夢? 試試6投資策略

剛開始接觸投資,可能會疑惑從哪裡下手。可以先問自己:想透過投資達到什麼目標?打算用多長時間實現目標?能接受多大的風險?如果股票下跌,能承受多大的損失而不慌亂?雖然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但可以幫你找出適合的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是一套規則和思路,決定怎麼進行投資。它會影響你買哪些類型的投資產品,以及怎麼分配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等搭配比例。
投資策略有很多種,沒有哪一種適合所有人。以下是專家使用多年的投資策略:
■買入並持有
「買入並持有」,是選擇你認為長期會表現優異的投資,並長期持有,即使市場暫時下跌也不輕易賣出。
不過,執行這項策略,你得認真分析你買的股票,包括過去的表現、盈利情況、債務等。這項策略也可用在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是追蹤像標普500大盤指數的多元化基金。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就是找出你認為被低估、賣得比實際價值還便宜的投資標的。
你需要認真研究公司和市場,找出真正有潛力的股票。有點像在「撿便宜貨」,買進那些現在股價便宜、但你預期未來會大漲的股票,跟「買入並持有」概念相似。
■主動投資
「主動投資」是透過頻繁買賣股票,爭取更高報酬、跑贏大盤。需要非常細緻的技術分析、研究和把握時機,也會有更多風險。由於需要做很多研究和分析,主動投資的費用通常比較高。
■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正好相反。與其頻繁交易、想要打敗市場指數,不如直接投資能模仿大盤表現的商品。你可以購買指數型基金,如共同基金或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追蹤標普500等大盤指數。
你也可以用不同類型的指數型基金分散投資。好處是投資範圍廣,指數型基金可以投資各種股票和債券,而且由專業人士管理。現在有很多線上工具,可幫你規劃專屬的資產配置,之後你就能用指數型基金把投資組合補齊。
■成長型投資
「成長型投資」是投資你認為會快速成長的新興公司。過去,科技和航太類公司常常屬於這類投資。
有時你會發現某家公司推出了獨特的新產品或技術,競爭對手很難模仿。像亞馬遜,雖然公司很大,但它持續盈利,不斷創新,如發展雲端服務和人工智慧,因此投資人還是認為它是成長股。
■收入型投資
「收入型投資」是為了獲得穩定可靠的收益。很多退休人士會採用這項策略,用投資收益來支付日常開支。這項策略通常會選擇比較穩健的標的投資,如債券、債券基金、國債和分紅股票。
■投資底線
投資雖複雜,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就不難掌握。你可以選擇價值型、成長型、收入型等多種策略。最終,還是要看哪種策略最符合你的財務目標、時間安排和風險承受能力。
原文「Six Investment Strategies to Build Wealth」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