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記憶的守護者 福井鐵路食堂陳朝強

在社頭小鎮裡,陳朝強用一份堅持,守住了鐵道文化最日常、也最深情的一面。(廖儷芬/攝影)
在社頭小鎮裡,陳朝強用一份堅持,守住了鐵道文化最日常、也最深情的一面。(廖儷芬/攝影)

【記者廖儷芬/彰化報導】

1999年12月24日,陳朝強在彰化社頭創立了「福井鐵路食堂」。他特別挑選平安夜開幕,因為那一年發生921大地震,他希望能用這樣的日子提醒大家「平安最重要」。
「外面有幸福9.99公里、平安1.68公里的指標,我就是希望大家吃個便當,也能感受到幸福和平安。」他笑著說。
食堂開幕至今26年,從最初的壽司到如今專注鐵路便當,陳朝強把鐵道文化和日常飲食結合起來,讓一個小鎮的餐廳成為鐵道迷口中的「朝聖地」。

福井食堂以復古火車車廂為靈感設計入口,藍白色調與鐵道風格相呼應,彷彿走進車站月台的懷舊時光。福井食堂以復古火車車廂為靈感設計入口,藍白色調與鐵道風格相呼應,彷彿走進車站月台的懷舊時光。(廖儷芬/攝影)
幸福9.99公里、平安1.682公里的指標。幸福9.99公里、平安1.68公里的指標。(廖儷芬/攝影)
穿著制服、戴著藍帽的列車長公仔,熱情迎賓,讓人回想起過去搭火車時的親切場景。穿著制服、戴著藍帽的站長公仔,熱情迎賓,讓人回想起過去搭火車時的親切場景。(廖儷芬/攝影)

四位火車司機的家庭
陳朝強與火車的緣分,來自家族血脈。他的阿公、二叔公、三叔公和父親,四個人都是火車司機。阿公陳樹生在日治時代就取得司機資格,留下的證照和制服,如今還安放在店內的展示櫃裡。
「我從小住在二水的鐵路宿舍,對火車特別有感情。」陳朝強說。這份情感,成為他後來經營食堂、收藏文物的動力。

阿公陳素生在日治時代就取得司機資格,留下的證照和制服。阿公陳樹生在日治時代就取得司機資格,留下的證照和制服。(廖儷芬/攝影)
用螺溪石製作的社頭火車站。用螺溪石製作的社頭火車站。(廖儷芬/攝影)
陳朝強與火車的緣分,來自家族血脈。他的阿公、二叔公、三叔公和父親,四個人都是火車司機。陳朝強與火車的緣分,來自家族血脈。他的阿公、二叔公、三叔公和父親,四個人都是火車司機。(廖儷芬/攝影)

在火車上吃便當的感覺
走進福井鐵路食堂,第一眼會被藍白相間的裝飾吸引,那是象徵藍皮解憂號的顏色。店內陳列著各高中生的舊書包、旋轉式的綠色座椅,都是從舊火車拆下來的,還能用哦,陳朝強表示要每天保養它。
「七八○年代的臭男生,上車就是把書包往置物架丟。現在我把那種氛圍搬回來,大家就像在車廂裡吃便當。」他說。
除了座椅和書包,牆上滿是鐵道紀念酒、玻璃杯(收集齊全)、局長帽、名家的火車繪畫,二樓更是一個小型文物館,上萬件收藏,都是他二十多年來慢慢累積的。

細膩描繪的蒸汽火車與月台場景,帶出鐵道文化的浪漫氛圍,也呼應福井食堂的懷舊精神。細膩描繪的蒸汽火車與月台場景,帶出鐵道文化的浪漫氛圍,也呼應福井食堂的懷舊精神。(廖儷芬/攝影)
印有台鐵標誌與老汽水字樣的玻璃杯,細訴著昔日庶民日常。印有台鐵標誌與老汽水字樣的玻璃杯,細訴著昔日庶民日常。(廖儷芬/攝影)
台鐵發行的紀念馬克杯。台鐵發行的紀念馬克杯。(廖儷芬/攝影)
店內擺設的綠色列車座椅,原汁原味重現昔日火車廂的氛圍。店內擺設的綠色列車座椅,原汁原味重現昔日火車廂的氛圍。(廖儷芬/攝影)

便當盒的歲月
福井鐵路食堂以便當聞名,但更令人驚嘆的,是牆上整齊排列的鐵路紀念便當盒。
「1999年開始台鐵每年發行一款紀念便當,我到現在都收齊了,應該算全台最完整的收藏。」陳朝強自豪地說。
這些便當盒不只是餐具,更是一年一度的紀念。朋友們知道他在收集,常會幫忙排隊購買,再帶來社頭送給他。久而久之,福井食堂成了鐵道迷交換訊息的聚點,從原本單純的用餐場所,延伸成一個交流鐵道情感的據點。

牆上整齊排列各式鋁製便當盒,壓印著不同火車、車站與鐵道標誌,是鐵道迷的記憶寶庫。牆上整齊排列各式鋁製便當盒,壓印著不同火車、車站與鐵道標誌,是鐵道迷的記憶寶庫。(廖儷芬/攝影)
鐵道主題畫作搭配便當盒收藏,展現車站、蒸汽火車與旅行意象,濃縮一代人的鐵道記憶。鐵道主題畫作搭配便當盒收藏,展現車站、蒸汽火車與旅行意象,濃縮一代人的鐵道記憶。(廖儷芬/攝影)
象徵「福井便當」的巨型木匙,點出「食」與「鐵道」結合的趣味。象徵「福井便當」的巨型木匙,點出「食」與「鐵道」結合的趣味。(廖儷芬/攝影)

一只懷錶的心願
在眾多收藏故事裡,最動人的,是一只鐵路懷錶。
「70年代以前,司機員、列車長都有配發懷錶。我爸爸退休時,因為覺得是公家財產,就繳回去了,所以我一直沒有收藏到,那時如果父親通報遺失,只要賠100元。」陳朝強回憶。
直到後來台鐵釋出一批舊懷錶,他花了三萬元買下一只。但不久後,一對台北夫妻找到他,希望能讓渡。
「他們說是為了93歲的阿嬤,因為阿嬤的先生當過嘉義站站長,她一直想找回先生留下的懷錶。」聽到這句話,他心裡一酸。
最後,他堅持只收回當初的三萬元,把懷錶交出去,「因為那不是要賺錢,而是要圓阿嬤的夢。」
幾個月後,那對夫妻帶著一瓶皇家禮炮回到社頭,告訴他阿嬤每天都拿著懷錶笑得很開心。那一刻,他感受到收藏真正的意義:不是擁有,而是讓記憶有人延續。後來鐵路局再拍賣時,他用五萬元多終於買到一個懷錶。

鐵道懷錶,刻有台鐵標誌的銀色懷錶,曾是列車長掌控時刻的必備工具。鐵道懷錶,刻有台鐵標誌的銀色懷錶,曾是列車長掌控時刻的必備工具。(廖儷芬/攝影)
鐵道員工專用的深棕色皮公事包,印有「台鐵」標誌,厚實質感道盡歲月痕跡。鐵道員工專用的深棕色皮公事包,印有「台鐵」標誌,厚實質感道盡歲月痕跡。(廖儷芬/攝影)

海內外的鐵道友情
福井鐵路食堂的名氣,也吸引不少海外遊客,特別是日本鐵道迷。有人專程來吃一個便當,有人則帶著日本鐵道紀念品送來。
「原本是客人,後來變成鐵道好友。大家用興趣交朋友,互相交流收藏。」陳朝強說。
他曾設計一個火車造型陶瓷便當盒,更被日本信濃鐵道拿去改裝塗色,成為限定商品。日本遊客得知這個消息,來台灣時特別跑來社頭,也要帶一個回去。

來訪的遊客在店內交談,氛圍輕鬆熱絡,鐵道記憶在互動間延續。來訪的遊客在店內交談,氛圍輕鬆熱絡,鐵道記憶在互動間延續。(廖儷芬/攝影)
陳朝強設計的陶瓷便當盒受到歡迎,日本信榮鐵道改裝塗色,成為限定商品。陳朝強設計的陶瓷便當盒受到歡迎,日本信榮鐵道改裝塗色,成為限定商品。(廖儷芬/攝影)
陳朝強曾設計一個火車造型陶瓷便當盒,更被日本信榮鐵道拿去改裝塗色,成為限定商品。陳朝強設計的火車造型陶瓷便當盒。(廖儷芬/攝影)

一台小火車 跑遍糖廠
2016年,陳朝強意外買下一輛「135巡道車」,一輛軌距76.2公分、長度4.2公尺的小火車。
「我花了50萬、762天,把它修復到會動。」他說。
如今這輛小火車跑遍各大糖廠,甚至曾計畫運到東引島。「火車主動來找我,就像是命運安排。」他笑著說。

2016年,陳朝強意外買下一輛「135巡道車」,一輛軌距76.2公分、長度4.2公尺的小火車。2016年,陳朝強意外買下一輛「135巡道車」,一輛軌距76.2公分、長度4.2公尺的小火車。(廖儷芬/攝影)
藍白小火車車廂,完整重現地方鐵道歷史,成為遊客打卡的亮點。藍白小火車車廂,完整重現地方鐵道歷史,成為遊客打卡的亮點。(廖儷芬/攝影)
充滿童趣的福井食堂與藍白小火車,充滿純真與地方記憶的溫度。充滿童趣的福井食堂與藍白小火車,充滿純真與地方記憶的溫度。(廖儷芬/攝影)

收藏背後的信念
「每件文物都有故事。」陳朝強指著牆上的局長帽、展示櫃裡的玻璃杯,一一細數。
有的來自台鐵退休員工的後代,有的是日本旅客看到後買回來送他。二十多年來,他把所有的心力投入收藏與分享。
「工作和興趣能結合,是很幸福的事。累是累,但跟同好聊一聊,就像在休閒。」

台灣鐵路管理局第20任局長周永暉,退休時送給陳朝強的禮物。台灣鐵路管理局第20任局長周永暉,退休時送給陳朝強的禮物。(廖儷芬/攝影)
陳朝強也收藏了完整的鐵路玻璃杯。陳朝強也收藏了完整的鐵路玻璃杯。(廖儷芬/攝影)
紅框裱起的「集集-南投-彰化」硬式車票整套保存,字跡與鋼印依舊清晰,是鐵道迷夢寐以求的收藏。紅框裱起的「集集-南投-彰化」硬式車票整套保存,字跡與鋼印依舊清晰,是鐵道迷夢寐以求的收藏。(廖儷芬/攝影)

一條鐵道的生命力
從便當到懷錶,從木製月台模型到巡道車,福井鐵路食堂不是單純的餐廳,而是一個保存鐵道記憶的地方。
許多遊客來到這裡,不只為了一份便當,而是想觸摸那段鐵道歲月。
陳朝強說:「火車養了四代人,我們和鐵道的感情,很難用言語形容。」
在社頭小鎮裡,他用一份堅持,守住了鐵道文化最日常、也最深情的一面。

左三為陳朝強日本友人幸野昭浩,來台數次,就為了親睹福井食堂的收藏品。左三為陳朝強日本友人幸野昭浩,來台數次,就為了親睹福井食堂的收藏品。(廖儷芬/攝影)
縮小版的彰化扇形車庫模型,完整呈現鐵道文化重鎮的獨特景觀。縮小版的彰化扇形車庫模型,完整呈現鐵道文化重鎮的獨特景觀。(廖儷芬/攝影)
陳朝強在不同年代,開發不同的火車輕旅行。陳朝強在不同年代,開發不同的火車輕旅行。(廖儷芬/攝影)
延伸閱讀
福興鄉的風 福興鄉的人
2025年09月12日 | 3天前
傳統的香氣 土窯老火烘龍眼乾
2025年08月20日 | 26天前
彰化│一碗麵線 溫暖長輩的心
2025年08月07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