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鄉的風 福興鄉的人

「當初是因為家具產業,我已經打算交給我的孩子來經營。」蔣煙燈說,孩子一
開始對這行沒什麼興趣,後來覺得還是要接,就自己去管理生產和開發,他就不
再介入。
「我從來沒有選舉過,也沒有經驗,很幸運得到民眾肯定當選了。」
他笑著說,當選後心裡有個念頭,就是地方要改變。長期都是其他政黨執政,他
想讓鄉親試試看,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會不會讓地方變得更好。
第一任、第二任一路連任下來,「連任就表示施政方向得到鄉親的認同。」他說,
任期快到了,還有很多事想推,特別是福興鄉自己的都市計畫。
都市計畫與人口的課題
「全國大部分鄉鎮都有都市計畫,福興沒有。」他說,這也是人口流失的原因之
一。
福興鄉土地面積五十平方公里,是彰化縣人口最多的鄉,四萬四千多人,比北斗、
田中這些城鎮還多人,但近幾年年輕人遷往外地的人很多,所以我們想要提出福
興鄉都市計畫,促進地方發展,增加年輕人留下來的意願。
福寶村的乳牛與海口的蚵仔
「我們的乳牛畜養隻數是全台灣最多的。」蔣煙燈談到福興酪農業時語氣特別自
豪。
福興的海口風讓夏天比較涼,秋天有秋風,乳牛舒服,產區集中、產量大,「便
利商店、大賣場賣的鮮乳,很多乳源都來自福興。」
他說,福興鄉的蚵仔和南部不一樣,退潮時會曬到太陽,殼比較 Q,肉有彈性,
不會有腥味。
「鹿港街頭蚵仔煎的蚵,多數是我們養的。」但這行業辛苦,氣候變遷、暴雨、
地形破壞,都可能讓蚵農血本無歸。「要買蚵,最好提前訂,因為都是手工開蚵,
一天開不了多少。」
地瓜與麵線的香氣
「便利商店的烤地瓜,有很大部分是我們的。」福興地瓜不只在全台有名,還外
銷新加坡、日本、香港。
他提到阿義麵線老店,陽光下的麵線像一片片細雨垂落,是手藝,也是時間換來
的滋味。因為福興鄉靠海邊,土質偏砂石,所以地瓜、西瓜、小黃瓜、絲瓜、苦
瓜、冬瓜、南瓜等瓜類品質佳,鄉公所每年辦「地瓜節」、「蚵瓜節」,幫農民
行銷,也希望讓青年返鄉種植能賺到錢。
社區裡的笑聲
「我經常去社區走動,鼓勵長輩來運動、聊天、吃飯。」蔣煙燈說,這樣的社區
像一張守望網,有長輩沒來,大家會去家裡看看,「有時候就是救了一條命。」
他會找企業、社團捐豬肉雞腿,讓共餐更有營養。中央的補助雖多,他還是想盡
量找資源回饋社區,讓長輩活得健康開心,「他們每天早上醒來,就期待打扮一
下去社區食堂或活動中心,跟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學習,有時候上平板課程學新
科技,有時候社區參訪,了解鄰近鄉鎮的做法。」
托兒所與生育補助
「只要來我們福興鄉的托兒所學雜費通通免。」這是他對年
輕家庭的承諾,也讓阿公阿嬤能放心幫忙帶孫子。生育補助目前一胎八千,「不多,但不無小補。」
守護海岸的腳步
福興人不只種地、養牛、養蚵,也在守護自己的海。鄉內社區會定期淨灘,濕地
保育活動也吸引許多鄉親參加。蔣煙燈說:「只要鄉民需要,我就會努力去爭取。」
從家具工廠到鄉公所的辦公桌,他換了位置,卻沒換掉那股務實的勁。乳牛的呼
吸、蚵仔的鹹味、地瓜的甜香、社區的笑聲,都是他口中的「福興的味」。
「我希望,這些東西能一直留在這裡,讓人願意留下來,讓外地人想要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