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系車商籲公平關稅 經部:非美車美製亦受惠
台灣與美國持續進行汽車關稅談判,引發歐系車商關注可能出現市場競爭不對等。對此,經濟部近日回應指出,台美關稅協商屬於雙邊性質,未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惠國待遇原則。即使如賓士等非美系品牌,若其車輛在美國生產並進口至台灣,也同樣能適用潛在的優惠關稅。
台灣與美國關稅談判仍持續進行,外界關注美國進口車輛關稅有望從現行17.5%降至個位數、甚至零關稅,引發非美系車商關切,擔憂關稅優惠將獨厚美國車款。經濟部近日表態,台美談判屬於兩國之間的貿易協議,關稅優惠適用於雙邊貿易,而非獨厚特定國家。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強調,即使如賓士等非美系品牌,若其車輛在美國生產並進口至台灣,同樣能適用潛在的優惠關稅。目前不少非美系品牌,包括BMW、Toyota等,都有美國的生產基地,這些非美系車輛也將因此受益。
日前,台灣賓士總裁金恩中公開表達憂慮,認為川普4月宣布對等關稅後,國內車市面臨急凍、消費者買車意願下滑。他說,台灣若只給予美國進口車輛特殊關稅待遇,恐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並有違公平貿易精神。
何晉滄指出,台美之間的貿易協定為雙邊性質,任何達成的關稅減免共識,僅限於台灣、美國之間的貿易,不適用其他國家的關稅。
業界認為,由於台美汽車關稅談判未決,造成部分經銷車商的銷售減緩。經濟部表示,將與美方協商,期望能達成互惠互利的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