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韌性防空演習 總統:演習並非挑釁

北台灣七縣市17日下午1時30分實施「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台北市長蔣萬安上午進行兵棋推演,下午則進行「城鎮韌性防空演習」由蔣萬安全程督導。蔣萬安視察後表示,此次演習,市府也看到了心理戰、假訊息等想定。日後他希望可以強化反情報、諜報問題等面向;總統賴清德則說,演習並非挑釁,而是透過備戰來避戰,達到和平目標。
後備指揮部表示,台北市政府舉行「2025城鎮韌性演習」,上午的演訓由蔣萬安擔任指揮官,台北市後備指揮部參與演練,並開設「動員暨民力協調中心」,負責掌握人、物力動員狀況及民間資源能量,並依作戰部隊防衛作戰需求,協調地方政府支援協助。
今年「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整合過往的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據規劃,於15日至18日採「分區異時」,依中部、南部、北部、東部及外(離)島地區順序實施演練。
「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於下午1時30分實施,蔣萬安、國安會林飛帆、美國在台協會谷立言,皆現身台北松山車站視察演習,寧聽簡報;後續警報響起,一行人隨即進入室內空間,視察避難空間是否足夠,醫療、緊急救援、嬰兒用品等是否備妥,並模擬發生戰事,地下空間的機能與安全性。
另外,賴總統也現身中山國小,視察「戰時急救站及災民收容救濟站開設」演練,與蔣萬安共同出席。蔣萬安致詞時表示,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這就叫做「團結」。
蔣萬安直言,自去年12月就要求市府團隊必須務實籌辦,從兵棋推演,接著實施防空疏散避難演練,警報解除後,在小巨蛋以及中華電信信義園區,分別進行戰時民生必需品配售和災害搶救作為;在中山國小,也實施醫療急救站、災民救濟站,以及心理作戰等各項演練。
「尤其這次,有別以往,是一次沒有腳本的演練,驗證這將近8個月的整備成果。」蔣萬安說,台灣正面臨著區域局勢的劇烈變化,地緣政治牽動著台灣的命運,現在時空環境也與過去不同,民眾難以預料即將迎來「哪套劇本」。
蔣萬安說明,此次演習,市府也看到了心理戰、假訊息等想定。日後他希望可以強化反情報、諜報問題、資訊安全、國家機密保護等面向。真正的韌性,不是冷冰冰的設備或制度,而是當危難來臨時,真正站在一起、信任彼此的集體意志。
蔣萬安提到,在烏俄戰爭中,看到了新形態的戰爭不再有戰術縱深,沒有前方後方,重要的能源設施、交通節點都可能在第一時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甚至連單純的住宅大樓都可能被飛彈或無人機攻擊。「雖然我們不樂見但必須面對的,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城鎮韌性演習』,包含了大量傷患演練」。
賴清德表示,自上任以來,為建構國家全社會防衛韌性,強化國家自主防衛的能力,政府在推動各項演習上,有三個重要的改變,一、將民安演習、萬安防空整併成「城鎮韌性演習」,也將每年7月分設定為「國家團結月」。
賴清德續指,二、進行實人、實物、實地、實景、實作等「全實作」面向進行演練,有如今天的各項演練,針對現場情況,拿出所整備的資源因應,使演習更加貼近實際狀況;三、全民參與,國家團結。他解釋,期盼全民參與,了解國防、國安社會的韌性,特別是此次漢光演習也採無劇本方式,「極限練兵,大規模、實兵、實戰、演練」。
「城鎮韌性演習」,也號召更多民力投入,就是希望藉由此次演練,強化國家保護的力量。他說,希望透過演練找出問題,並從問題中提出精進方案,以利提升保護國家的實力。
賴清德強調,演習並非是為挑釁,不論是台灣每年遭到台灣、地震,全社會防衛韌性本來就有其必要。再加上強權威脅不斷,文攻武嚇、對內滲透統戰,台灣除了做好準備外別無選擇。期盼透過備戰來避戰,達到和平目標。
賴清德表示,團結並非口號,而是有共同信念,還需有具體行動,所謂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護主權、維護民主」,若無這樣的信念,就難有具體行動,即使有行動,也無法發揮效果。
賴清德續指,具體行動就是,強化國防力量、經濟韌性,與民主陣營並肩站在一起,讓大家了解到「保衛國家、人人有責」,在這樣的共同信念之下,才能產出具體對保護國家實體意義的具體行動,讓中華民國派反共,讓台派守護台灣,「反共護台」成為守護台灣必要、真實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