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萬片光電板災損 環長:不會造成汙染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太陽能光電設備災損狀況成社會矚目焦點,甚至傳出「光電板破損會導致海洋汙染」;另有立委憂心,光電板凹槽多處積水再不清除恐孳生登革熱。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光電板非有害廢棄物,抽檢4處案場水質都符合標準,已要求業者於2週內將光電板清除完畢。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7月16日邀請環境部、經濟部等多個部會就「光電設施對環境影響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經濟部報告表示,受本次颱風影響,太陽光電災損情形僅占總設置量0.4%,根據能源署統計,合計災損數量約14萬5千片,重量約2,800公噸。
彭啓明受訪表示,這次風災造成約14.5萬片、2,800公噸太陽光電板災損,環境部於14日派員到當地進行檢測,包含3個滯洪池、1個魚塭,針對鉛、砷、銅等10種對身體有害的重金屬進行量測,有一半重金屬零檢出,不過因當地濁水溪附近的錳濃度本來就較高,但仍符合標準。
針對網傳災損光電板汙染環境,彭啓明表示,太陽光電板可以回收,其組成元件也沒有毒性或液體,屬於一般事業廢棄物,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目前業者已跟去化業者簽約,台灣約有4至5家廠商,若能加緊趕工,估計約一個半月可以將所有廢棄光電板去化完成。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質詢表示,災損破碎的光電板凹槽處有多處積水,恐成為登革熱孳生的溫床,風災至今已過多日,卻沒看到施工清除車輛作業。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回應,已要求業者盡速清除,新塭滯洪池較大,清除時會依易造成登革熱的部分先處理,並要求最大型案場在2週內、小場1週內完成清除作業。
屏東佳冬太陽光電系統浮台設施因不堪颱風吹襲破損,大量浮台設施堆疊在沿岸,最遠漂至澎湖。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質詢時針對此案向經濟部提出檢視計畫書的要求。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因涉及公共利益、個人資料保護等,仍須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法》,10天內會要求廠商回覆。
經濟部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則回應,該案場為試驗計畫,總經費為新台幣3億元、政府補助1.35億元,本次試驗看來仍需繼續改善;但須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計畫書中的項目,沒有完成就會扣回補助款。
至於破損浮台清除部分,李君禮說,廠商需負責清理,若沒有完成政府也會開罰,目前已經清理完畢,僅少部分卡在消波塊上,費用也是廠商全額自付;且在核准時就要求廠商繳交與補助款同額的履約保證金,所以就算試驗未完成,也一定能扣回。◇